时值夏末秋初,
汉中一带山色苍翠,云雾缭绕。
司马懿立于军帐之前,身着黑色丞相袍服。
手持羽扇,目光如炬。
自刘备三兴汉室后,天下格局骤变。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师北伐了。
此前三次,全都徒劳无功。
尽管司马懿已经付出了全力,可依然没能得到关中半片土地。
司马懿的战略跟历史上诸葛亮的战略很像,就是死磕关中。
因为只有拿下关中,以益州为首的根据地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策应。
但司马懿能想到,汉朝高层又如何想不到?
朝廷委任了诸葛亮总督雍凉兵马。
虽然自李翊军改后,各军区的兵马都督手中军权受到了很大的节制。
但由于雍凉地区战争频繁,考虑它情况特殊。
所以朝廷特批诸葛亮,许其以便宜行事之权。
包括但不限于,允许诸葛亮设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
允许其在关中搞屯田,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因为削弱地方军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军政分离。
譬如江南都督,他看似能够节制扬州、交州、荆州的兵权。
但由于没有掌握最重要的财政大权,他是能很真正意义上掌握地方军队的。
这也是州牧跟刺史的最大区别。
“报——”
探马飞驰而至,“丞相,各处隘口已备足干柴草料,细粮充足,可供一月之用。”
司马懿微微颔首,对身旁的邓艾说道:
“秋雨将至,粮道易阻,此番北伐,务必速战速决。”
司马懿再次领兵犯境的消息很快传回西都长安。
长安城内,雍凉大都督诸葛亮正于府中批阅文书。
忽有急报至,言司马懿已发兵北上。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
“司马懿此番来得倒是急切啊。”
费祎躬身谏言:
“大都督,秋收在即,若此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