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臣等吝啬,实乃府库仅存三月之粮。”
“江南幅员万里,欲重振其地,必拖垮九州经济。”
就连少府孙乾,也颤巍巍补充道:
“去岁并州已有饿殍三千。”
“若抽北粮南运,无异剜肉补疮。”
“皆是陛下子民,奈何以北民之骨,饲南民之腹?”
当年,为了重振河南的经济、恢复这里的民生。
几乎是从河北、青徐、山西大量调拨粮秣、耕牛,甚至是迁徙人口。
耗费数年时间,才将之重振。
百官们实在不想再要第二个“河南”了。
并且,
河南民生凋敝,但毕竟毗邻京畿。
有着超然的战略地位与政治地位。
所以国家倾斜资源扶持此地,大家都没什么问题。
更别提河南士人本就是朝中代表。
可江南不同,
一旦重振了江南,那不等于要让江南士人在朝中抢走他们的话语权吗?
利益蛋糕已经瓜分的差不多了,大臣们实在不想有新的玩家继续进来。
故面对江南凋敝问题,
朝中大臣们都选择了消极态度。
他们不希望江南崛起,更不希望江南的新贵们崛起。
但刘备作为皇帝,肯定是希望南北势力能够均衡的。
让北方势力过于强大,于皇权是不利的。
于是,刘备转向袁胤,问道:
“国舅掌邦计,果真别无他法否?”
袁胤额间沁汗,象牙笏板微微颤抖:
“去岁至今,已从河北、青徐调粮二百五十万石。”
“山西饿殍之事确非虚言。”
“若再调粮,恐生民变……”
孙乾无奈叹息:
“我等对江南百姓的遭遇,感到十分遗憾与同情。”
“可我想,臣等无法对江南之民提供任何帮助。”
言至此处,已是声带哽咽。
御座上的五指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