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李翊说了,幽州不够,再由冀州补。
可只是犹豫了一下,李翊还是大手一挥。
批了粟十万斛、毡帐三千顶发往幽州去。
这是第一项大的奏报。
第二封军报,则是并州牧马超写来的,言道:
“曹操举兵入蜀,关中空虚,乞速发兵,直取洛阳!”
李翊览毕,沉吟良久,批复道:
“兵者,国之大事。”
“未奉王命,岂可轻动?”
“并州诸军,严守关隘。”
“待下邳令至,再议行止。”
李翊拒绝了马超发兵的请求,理由就是没有刘备的命令,各地全都稍安勿躁。
等上面文件下来了,再考虑是否开战。
恰好此时甄尧走进屋来,见状,乃出声问道:
“明公素有大志,今曹操西征,中原空虚,何不趁势取之?”
没有去与曹操抢西川,一方面是离得远,一方面是齐国高层更想要中原。
如今曹操精力已经在益州了,为何此时还不动手。
这是困扰相府所有人的问题。
李翊搁笔于案,解释道:
“昔者,吾等不过据有一州之地,可因势而动,进退自如。”
“今齐国疆域万里,带甲百万。”
“一举一动,牵动天下。”
“若擅启战端,则河北、淮南、青州、幽州,荆州皆需策应。”
“稍有不慎,满盘皆乱。”
这就是治大国与治小国的区别。
有的领导人在小国能够发展的好,但把他放到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位置上去,他就焦头烂额了。
李翊复又叹道:
“治国如弈棋,不可贪一时之利。”
“曹操虽远征,然其根基未损。”
“若我军贸然进兵,彼回师急援,则胜负难料。”
“且齐王未令,吾等岂可僭越?”
“现今有任何大事,都等徐州指示下来之后,再做决定罢!”
甄尧闻言,肃然起敬,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