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幽州。
此外,幽州豪族鲜于辅,不仅是经济特区的区长。
此前随李翊征讨乌桓人有功,肯定也心仪这幽州牧的位置。
李翊听完这些事之后,当即下令:
“君等所言之事,吾已知其七八矣。”
“可先斩常山蠹吏张贵,诛其首恶,以正纲纪。”
“其余免职者,可下狱待查。”
“平州所费之资,我冀州可先拨三十万斛粮过去。”
“渔阳之地,各拨牛羊千头,以补空缺。”
“至于幽州……”
李翊微作沉吟,缓缓说道:
“可取笔墨来,吾自当上奏齐王,表田豫为幽州刺史。”
我们都知道,刘焉是最早提出“废史立牧”的男人。
但废史立牧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因为刺史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与州牧并存。
所以你便会发现,三国时期经常有州牧、刺史同时出现。
只不过州牧的权力远比刺史要大而已。
而李翊的作法也很简单,田豫、牵招是元从,资历也够。
那就选更早加入的田豫罢!
至于如何安抚鲜于辅等幽州豪族。
简单,我削了田豫的权力就是了,只给刺史,不给州牧。
至于鲜于辅么……
“仍令鲜于辅为渔阳太守,使其兼令幽州别驾。”
“牵招仍令护乌桓校尉,使其兼领幽州治中从事。”
别驾与治中从事都是州里二把手,相当于州牧的左膀右臂。
李翊在扶正田豫的同时,又安抚了牵招、鲜于辅。
既保留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又扩大了他们的权力。
如此一来,三人都不会有什么不满。
并且也不会一家独大。
还是那句话,地方权力越分散,中央权力就越集中。
刘备肯定是希望见到这样的局面的。
李翊当即奋笔疾书,将“河北的民意”写下,发往下邳处供刘备裁决。
如此一来,河北本土官员不能解决,留给李翊来解决的事大致处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