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亲自执笔,更易其词。
其略云:
“——瑜启吴侯:荆州形胜,已入我掌中。”
“将士用命,皆愿效死。”
“今若遽召瑜归,恐军心不稳。”
“且庐江小郡,何足挂齿?”
“大业在荆襄,岂可轻弃!”
“望主公勿复多疑,待瑜荡平江北,自当奉绶归朝……”
书成以后,仍封以原印。
密遣人伪作吴使,星夜驰送吴地。
孙权得书,览未竟而色变,怒掷于地曰:
“竖子安敢狂悖至此!”
顾雍拾而观之,进言曰:
“此书辞气骄蹇,恐有诈也。”
孙权拍案怒道:
“字迹印章皆真,何诈之有!”
“速召陆绩、张昭过来议事!”
很快,以张昭为首的东吴大臣,纷纷入内。
与孙权商议对策。
张昭进言道:
“公瑾据荆州,其志难测。”
“今彼欲联魏制齐,我吴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不如遣使与齐修好,单方面重缔盟约。”
“若公瑾本无二心,见盟约已成,必当归吴。”
“若其执意留荆,则是自绝于吴,反迹昭然矣。”
陆绩在旁侧,当即出声附议:
“……子布之言甚善。”
“刘备方惧魏吴联合,若我先示好,彼必欣然应允。”
“届时周瑜在荆州前有齐军,后失吴援。”
“纵有异志,亦无能为也。”
孙权沉吟良久,抚掌称善:
“……二公之言,最合孤意。”
遂密遣使者,前往庐江找李翊和谈。
李翊当然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孙权抛来的橄榄枝。
很快,此事传至江陵。
周瑜闻之,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