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曹操看透人性,认定那些底层军官不会冒险走小路来追自己。
因为领导们只需在办公室里喝茶拍案做决定就可以了,而底层员工要考虑的就很多了。
曹操不信,有那么多人会冒险走小路。
尤其是还不见得能够追着自己。
而魏军士兵们呢?
他们现在是在逃命,在艰苦的环境都得忍受。
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愿意当俘虏的。
这不仅仅是屈辱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属都在魏国。
被俘就有可能很亲人永远分别。
何况两地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也不同。
在无亲无故的背景下,谁又愿意去强行适应异地的环境呢?
“……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孤只管走小路,且看有多少军官敢来追吾。”
听完曹操的分析,众官员齐齐拜服:
“魏公妙算,人不可及!”
于是众人勒兵走了华容道。
时值隆冬淫雨,华容道泥泞没膝。
北军饥疲交加,伤病相枕,日行不过十里。
连赶三日之路,军士们困苦不堪。
人皆饥倒,马尽困乏。
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
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
衣甲湿透,个个不全。
军器旗幡,纷纷不整。
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
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忽然,军马不能行进,曹操忙使人问其缘故。
军士回报说:
“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
“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曹操大怒,厉声叱道: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岂有泥泞不堪,不能行之理?”
于是,传下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