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了两位君主。
曹刘同时抚慰韩嵩,并力劝韩嵩在刘表面前说好话,将刘表拉至反袁同盟里来。
韩嵩在见着了两位气吞万里如虎的猛人后,认定袁绍不是河南敌手,故欣喜地将随曹刘去拜见了天子。
曹操、刘备又暗自授意,表韩嵩为侍中、零陵太守。
韩嵩领命后便回了荆州。
而曹刘此时大军俱屯于官渡,两人回朝廷是因为离得不远。
一来抚定人心,二来为手下人表功绩,侧面的提振士气。
战争打到现在,目前功绩最大的人,当然是:
阵斩袁军大将颜良,重挫袁军士气的关羽。
三月抚定青州,先排高览后驱张郃,断去袁氏一臂的李翊。
此时关羽还在官渡前线据守,并不在朝廷。
而李翊在解决完青州战事之后,也没歇着,领了万余众,便往官渡战场上赶。
现在也还没到。
不过,人未到,功先发。
功臣不能不赏,奸臣不能不罚。
刘备正式上书朝廷,请求天子刘协,为关羽赐爵汉寿亭侯,以彰其功绩。
关于汉寿亭侯的读法虽然很多,但目前最为学者所认可的读法还是“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属于列侯中的亭侯一级,是异姓功臣中能封到的最高爵位。
此前封为郯侯的李翊,便是列侯中的县侯,在汉末是可以世袭的。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应该读“汉寿/亭侯。”
理由就是汉寿是一个县,根据地名来封的。
但汉寿县在荆州,也就是刘表的地盘。
一般来讲,
汉末异姓功臣封侯,要么就封在本人家乡,要么就在其长期驻守领兵的地方。
关羽既不是荆州人,曹操也没控制荆州,自然不可能把汉寿县封给他。
所以“汉寿亭”其实与“汉寿县”重名了,并且这种重名还很多。
因为“汉寿”这个名字好听,汉祚永寿嘛。
只要你愿意,可以随便将一个街道可命名为汉寿。
刘备上表请奏关羽为汉寿亭侯,也是想讨一个吉利。
汉帝当即应允,即封了关羽爵位。
又论及李翊封赏,由于他此前已经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