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这么费劲。
因为在196年之前,公孙瓒其实是比袁绍要更加强大的。
而转折点,就是那场赫赫有名的界桥之战。
界桥之战,虽然没有后来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有名。
但它的战事规模,与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后者。
界桥之战,是真正决定北方归属的战事。
在二袁争霸之前,公孙瓒与袁绍还有一场北方的两强对决。
此战,公孙瓒出动四万人马,其中有骑兵万人。
没错,公孙瓒足足拉出了一万人的骑兵,其中白马义从占了三千人。
考虑到骑兵在古代战场的地位,你便能意识到当时的公孙瓒有多强大。
袁绍这边约莫也出动了三、四万人左右,虽然人数大致与公孙瓒相当。
但袁绍这边,基本上都是步兵,跟公孙瓒是比不了的。
尤其公孙瓒长期在幽州北部与鲜卑、乌丸作战,并把这些异族打出了心理阴影。
其幽州军团不可不谓强大,说是汉末战力t0一档都不为过。
公孙瓒建立的这支强悍的骑兵部队,号称“白马义从”。
自己也被称作是“白马将军”。
可谓是威震塞外,称霸幽燕,风光无两。
但袁绍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与魄力,成功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公孙瓒。
成功赢得了北方主人翁的地位。
这就叫历史归因效应。
什么意思?
人们看历史,总是喜欢以结果推过程。
因为你是失败者,所以你之前所有的高明操作都是不对的。
因为你是胜利者,所以你之前所有的蠢货行径也都是造反有理。
袁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其实,袁绍自起兵以来,他真正只打输了官渡这一场战役。
自面斥董卓吾剑未尝不利以来,袁绍打仗几乎就没输过。
包括官渡之战,若要严格意义上讲。
曹操仅仅只是打退了袁绍,并不是打败了袁绍。
曹操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袁绍死的早,导致兄弟睨墙。
历史归因效应,其实可以用在三国所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