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我这儿啊。
“正平都如此说了,必是去意已决,愚兄又有什么好挽留的呢?”
“……哈哈哈,那如此,多谢黄兄了。”
祢衡躬身道谢,又开口解释:
“非是衡不想与兄长多聚,只是黄兄也知道小弟近年游学于天下。”
“徐州太学兴盛,多有士子游人。”
“吾听闻此中有孔北海之故也。”
黄射点了点头:
“吾亦听说,孔北海被刘玄德接去了徐州。”
“孔北海在徐州兴办太学,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若是正平能够去往徐州求学,当于你学业大有裨益。”
祢衡喜道:
“久闻孔北海大名,早就想与之一会。”
“徐州如此繁荣昌盛,必北海之功也。”
祢衡虽然狂得没边儿。
但真正令他佩服的,只有孔融与杨修两个人。
别人曾问祢衡认为谁最有才,祢衡回答说: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有很多人误以为祢衡把孔融、杨修比作自己的儿子了,连这两个人一起羞辱了。
这显然就望文生义了。
这里的“儿”是指孺子男儿。
大儿就是大丈夫,大豪杰的意思。
即祢衡认为只有孔融算大才,杨修算小才,剩下的人都是碌碌之辈,滥竽充数的。
孔融是天下名士,世之大儒。
在曹植成年之前,孔融的文章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天板。
同样文采出众的祢衡,当然会敬佩孔融了。
黄射却笑道:
“正平此言有误吧?”
“我听闻徐州之富,缘于刘玄德用李子玉为谋主。”
“其人开屯田,收流民,抚定诸郡。”
“孔北海来徐州治学,亦是此人之谋。”
“缘何将徐州富庶之功,独留于孔北海耶?”
与祢衡不同,黄射是一个政治人物,思考问题比较理性。
按照他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