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丞相府。
夜,长夜。
宴席散尽,宾客皆匆匆告退,连素来豪迈的高览也仅拱手一礼,便低头快步离去。
徐晃临行前本想劝解两句,却被陈群暗中扯住衣袖,只得作罢。
大家都是聪明的职...
建兴十二年秋,炎汉退军的消息传至洛阳,司马懿虽未能彻底击溃诸葛亮大军,但也深知此战让曹魏损失惨重。他向魏帝曹?进言:“蜀军屡次北伐,实为我大魏心腹大患。如今诸葛孔明已逝,姜维虽有才略,但经验尚浅,正可趁此良机,整顿军备,以图再战。”
与此同时,成都城内,刘禅在追悼诸葛亮的仪式结束后,召集群臣商议国事。面对众臣对北伐前景的担忧,刘禅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相父毕生致力于复兴汉室,其志未竟,吾辈岂能懈怠?然眼下朝中确需休养生息,当以稳守为主,待时机成熟再行进取。”
姜维站出身形挺拔,抱拳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关中乃中原咽喉之地,若能据而守之,则可进退自如。现下我军虽暂撤回汉中,仍需加强边境防御,同时训练新兵,扩充兵力。”刘禅点头赞许,当即命姜维全权负责汉中防务。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炎汉内部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些官员因长期无战事,开始滋生腐败风气。他们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监察御史李福察觉此事后,立即上奏刘禅,请求彻查贪腐行为。刘禅震怒,下令严惩涉案官员,并重新任命清廉之士担任要职。
这一举措虽然暂时平息了民愤,却也引发了部分权贵的不满。他们暗中勾结,试图削弱皇权。对此,姜维深感忧虑,他对杨仪说道:“若朝廷内部纷争不断,何谈复兴汉室?我们必须尽快稳定局势,避免内耗。”
为了巩固政权,姜维提议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地方官员,确保政令畅通;同时推广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政策得到了刘禅的支持,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开来。
转眼间,建兴十四年到来。东吴方面,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然而,由于孙权晚年未能妥善安排继承人问题,导致朝中大臣各怀异心,权力斗争愈演愈烈。诸葛亮生前与东吴建立的良好关系因此受到冲击,双方合作出现裂痕。
姜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他意识到这是炎汉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江东,尝试修复两国关系。经过多次谈判,东吴最终同意继续履行联合攻魏的盟约,但条件是炎汉必须给予更多物资支持。
回到汉中后,姜维加紧备战,准备发动新一轮北伐。他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制定了更加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将部队分为三路:一路由魏延率领佯攻陈仓,吸引曹魏主力;一路由马岱指挥潜入陇右山区,切断敌军粮道;他自己则亲率主力直取祁山,力求速战速决。
建兴十五年初春,姜维正式出征。此次北伐规模空前,参战将士多达十万。一路上,姜维严格执行诸葛亮留下的战术原则,注重后勤保障,确保每一步行动都稳妥可靠。
进入关中后,姜维遭遇曹魏大将郭淮顽强抵抗。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