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的思路越想越开阔,又想到了古代如尼文课程:“其实还能进一步延伸到古代如尼文这门课上。根据您之前给我讲过的魔法概念来看,研究古代如尼文也能收获到和其他魔法科目不一样的东西。”
“不过两者也有区别,魔力回路能直接观察到的具象画面,所以可以轻易地形成清晰的概念,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也能快速上手,而古代如尼文是用符号来记录,虽然表述更简洁,但想要让书写者真正理解符号背后的魔法逻辑,形成具象概念,再进一步应用到实践中,就要困难得多。”
他停顿了一下,理清思路继续说道:“能够观察到的那些魔力轨迹,其实也可以称之为魔法的‘目的’,或者说是‘最终结果’——毕竟那些轨迹就是魔法生效时必然会呈现的状态。既然古代如尼文和魔力回路类似,那它自然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本质上也是在记录魔法施展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这其实也在说明魔法的多样性——有时候,施展完全不同的魔法,最终却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或者现象。”
“就像缴械咒和昏迷咒,这两种魔法的用途完全不一样,一个是解除对方武器,一个是让对方失去意识,但施展它们的时候,魔杖尖端都会迸发出相似的红光,从外在现象来看,很难一下子区分开来。”
迪伦很轻松地将这些零散的想法串联起来:“正是因为知道不同魔法可以产生类似效果,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性地更改所用魔法,拿最直观、最简单的施法来举例,这种‘更改’的好处很明显——要么可以简化施法过程,比如用一个简单魔咒替代复杂仪式,要么可以根据场景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实现预期效果,比如在不能使用强力魔咒的场合,用温和的魔法达到同样目的。”
迪伦越说越是有些兴奋:“教授,我发现,随着我学习的魔法越来越多,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杂,确实到了该停下来整理一下,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灵活运用的时候了。”
“通过这种方式,不管是施展复杂的组合魔法,还是熬制步骤繁琐的魔药,都能更加游刃有余,慢慢达到自由施法的效果。”
“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所谓自由,不只是指对单个魔法的熟练掌握,能做到抬手就施发,更重要的是对魔法体系的熟悉和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在需要的时候能灵活切换方法、组合手段,最终高效达成目标。”
斯普劳特教授听完迪伦的话,略微歪头思索了几秒,随即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肯定,“很不错的例子,刚好能把‘不同方法达成同一目标’的道理说清楚,看来你确实把这个概念理解透了。”
迪伦笑了一声。
这个道理,其实拉文克劳就教过他。
不过他可不能把这种话说给对方听。
不然还不得把人给吓个半死。
“斯普劳特教授,其实呢,我是这么理解古代如尼文与魔力回路的关系的。”迪伦组织语言,“古代如尼文记录魔法的方式,说实话,和搅动水波泛起的涟漪很像,当我们看到水面出现涟漪时,并不必知道是什么东西搅动了水——是风吹过,还是石子落入——只要看到涟漪的形态、扩散的轨迹,就能大致判断出魔法能量的运行逻辑。”
“用水流泛起的涟漪来类比古代如尼文……”斯普劳特教授听完,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贴切,看来你已经彻底明白它们之间的核心关联了,比我预想的还要快,真是优秀的孩子。”
“多谢夸奖~”迪伦也并不谦虚。
“哈哈,真是个有意思的孩子,我很高兴霍格沃茨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斯普劳特教授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斯普劳特教授接着说道:“我在研究草药时,发现了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不只适用于草药学,那就是调和,当然,也不只是不同魔法之间可以相互调和、达成同一目标,魔法与巫师之间,同样需要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