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编织工
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有一座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村庄——艾因霍恩。这里住着最后一位手工蕾丝编织匠人,埃莉斯·兰开斯特。她已经七十八岁,手指因常年劳作而弯曲变形,但依然灵活如初。
埃莉斯的工作室是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小木屋,墙上挂满了各种规格的梭子、钩针和已经泛黄的设计图。工作台正上方悬挂着一幅发黄的照片——那是她的曾祖母,家族中第一位蕾丝编织匠人。四代人的手艺,如今传到了她这里,却也将终结于她。
十年前,埃莉斯的女儿索菲亚离开了村庄,前往苏黎世追求现代生活。离开那天,她说:“妈妈,没人再需要手工蕾丝了。机器生产的速度快,价格便宜,世界已经变了。”
埃莉斯没有反驳,只是继续编织着手中的图案。她知道世界在变,但她不相信美丽会被时代淘汰。
一个寒冷的十一月早晨,埃莉斯接到一封来自苏黎世设计博物馆的信件。馆长弗里茨·韦伯写道,博物馆正在筹备一场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展览,希望能收藏一件她的作品作为压轴展品。
“兰开斯特女士,您的蕾丝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即将消失的艺术。我们希望能收藏您最后一件作品,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
埃莉斯抚摸着信纸,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她不是为终于被认可而激动,而是为“最后一件作品”这个词感到刺痛。她从未认为任何一件作品会是“最后一件”。
那天晚上,埃莉斯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的曾祖母站在同样的工作台前,手指飞舞,创造出如蛛网般精细的图案。“每一针都是一次呼吸,”曾祖母在梦中说,“当我们停止呼吸,图案就消失了。”
第二天清晨,埃莉斯回复了馆长。她同意创作一件作品,但拒绝称之为“最后一件”。
整个冬天,埃莉斯都在工作。她选择了一种几乎失传的“阿尔卑斯之星”图案,这种图案需要同时操作上百个梭子,编织出如雪花般复杂对称的几何图形。村里的医生劝她注意休息,她的关节炎越来越严重了。但埃莉斯只是笑笑,继续工作。
一月中旬,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村庄。电力中断,道路封闭,埃莉斯只能靠壁炉和煤油灯维持工作和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发现自己的手指比平时更加灵活——寒冷中的专注似乎让她忘记了疼痛。
二月的第三个星期,埃莉斯听到敲门声。开门后,她看到一个冻得发抖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背着行囊,看起来像是迷路的旅行者。
“我在山脚下听说您是这里唯一还亮着灯的人家,”女孩牙齿打颤地说,“能让我借宿一晚吗?”
埃莉斯让女孩进屋,给她热茶和食物。女孩叫克拉拉,是苏黎世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正在研究阿尔卑斯地区的传统图案。
“我读过关于您家族的论文,”克拉拉兴奋地说,“兰开斯特家族的蕾丝以复杂的几何图案着称,据说能在一平方英寸内编织出上百个对称单元。”
埃莉斯惊讶于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了解。她拿出正在创作的作品给克拉拉看。在煤油灯下,蕾丝闪烁着象牙色的光泽,图案如星辰般精密而神秘。
“太美了,”克拉拉惊叹,“这需要多少时间?”
“两个月了,还需要一个月完成。”埃莉斯说。
那晚,她们聊到深夜。克拉拉告诉埃莉斯,现代艺术过于注重概念而忽视了技艺,这也是她为何要寻找传统工艺的原因。
暴风雪持续了三天。这期间,克拉拉帮助埃莉斯整理工作室,分类数以千计的设计图纸。有些图案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
“您应该把这些数字化保存,”克拉拉建议,“否则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消失。”
埃莉斯苦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
“我可以教您,”克拉拉说,“或者,我可以帮您。”
第三天晚上,克拉拉犹豫地开口:“兰开斯特女士,我能跟您学习编织吗?哪怕只是基础?”
埃莉斯沉默良久。她想起自己十二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