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感叹,孙悟空先一步寻得彼岸,立志明心。
没想到,自己就紧随而至,找到了曙光。
李海益行智慧法,孙悟空行精进法,二者去彼岸的方法,各不相同。
孙悟空主打一个莽,由得心往,顺得心去。
走错了路,那就催动本心,与人斗,与己斗,遇上阻拦,就不死不休,不胜不罢。
可李海益不同,每一步,都需要分辨是非,明悟得失。
做的选择,都是坚实无误的选择,或许有对错,或许有高下,但都不后悔。
这,也与两人性格有关。
孙悟空的赤子之心,受不得委屈。
李海益的求全之志,也容不得痴瞒。
寻得彼岸,黄风自破。
李海益催动北冥游云,念至即出。
从水中跃出,落地清爽,好个自在无己,顺道还真。
太白金星道:
“之前,天庭有位有道真修,叫做南华真人。此人最善利用道妙,循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帝君,你这神通,与他颇为相似。”
“太白星君好眼力,此是我师父菩提祖师,依照南华真人所着《逍遥游》悟出的神通!”
李海益脱得黄风,太白金星感叹李海益底蕴之厚。
这阻道的八心,本该自本心内生发。
但李海益早就靠着方寸山变化之法,将八心分离在外。
方才风中虽然险恶,但实际结局早定。
且不论李海益自身的本事。
但只是体内那般多的宝物,还有那真武法体,就不是黄风能吹灭的。
方才虽然在黄风之中踌躇,身上,却实在没什么伤口,至多,也就眼睛被风吹的迷了迷而已。
破了黄风,李海益只觉天地顿时宽广。
世界清明,灵气清晰可见。
“这是...觉醒了新的神通?”
李海益察觉到了区别,内求于心,很快就在慧光的引导下,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寻得彼岸,本心作舟。
一双眼,不再为杂念所迷,入目之处,皆为空相。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菩提方寸山倒是没这么极端,但也讲究个心外无物。
慧光所及之处,再无外物能阻拦住李海益的探查。
周围的一切,都显露出了其本真之相。
比如灵气,就分解成为了灵性和元气。
不同的灵性,与不同的元气结合,就会凝结成为不同的灵气。
经过道法术的归拢炼化,就是法力。
当然,对于李海益而言,其他的妙处,都还只是其次。
能直接看到灵性,才是最大的提升。
三界以无量量劫为单位轮回,不就是在积蓄灵性,牵引万界归源,想要补全自己。
八卦神光镜捕捉世界,放持镜人入大世界之中历练,点亮八卦,收集气运,根本上,收集的也正是灵性。
甚至,就连因果和气运这一体两面的玄奇之物,本身也是灵性运转的产物。
破黄风,返真性。
太白金星看到李海益不为黄风所束,心中放下了一块石头。
“看来,大天尊的眼光没错,眼前这个天市帝君,确实有真圣之姿!”
确定这一点,对于太白金星而言,十分重要。
因为,地仙界,已经是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次无量量劫了。
这一劫内,菩提心界融入,鬼仙归正,道途渐渐通畅。
曲槐成为幽冥之中的鬼仙之祖,成为了三界之中的一方大能。
虽然没成准圣,但大罗神仙级别的身份,也足以撑得起一方寰宇了。
太上老君,所行之道,早就已经功德圆满。
正所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未来四次无量量劫之内,就会定出新的人仙界的执天之人。
李海益虽然成道晚,但也已经被选定为考察人选之一。
除了李海益之外,紫微、勾陈、真武、酆都等有大帝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