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前挤满了人,脚步声、说话声、工具碰撞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集市。
颠地先生亲自来了,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的怀表链闪闪发亮。
他身边站着几个穿燕尾服的绅士,个个皮鞋锃亮,一看就是洋行的大佬。
怡和洋行的大班威廉・渣甸捻着胡子,眼神在框架上扫来扫去,语气带着点揶揄:“颠地先生,赶紧让你的人拆板吧!我们可是来见证奇迹的——五天建起大楼框架,就算在伦敦,这也是件风光事。”
“是啊,”他身边一个满头金卷发的米国佬跟着开口,是旗昌洋行的塞缪尔・罗素,蓝眼睛里闪着探究,“让我们瞧瞧这‘奇迹’到底长什么样。”
颠地嘴角挂着笑,手却不自觉地攥紧了手杖。
谁知道这框架靠不靠谱?木板后面藏着不少圆木支撑,一旦拆了板,所有重量都压在水泥柱子上,这些新玩意儿能撑住吗?
他心里打鼓,脸上却不能露怯,只能朝詹姆斯使了个眼色。
詹姆斯赶紧上前,手心全是汗:“老板,都准备好了!”
颠地把他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问:“有把握吗?”
“应……应该没问题吧?”詹姆斯的声音发飘,“我问过陈林,他说肯定行。”
这话说得没底气,反倒让颠地心里更慌了——这小子要是搞砸了,自己今天可就成租界的笑柄了。
陈林站在楼下,仰头望着框架。
四层楼在现在的上海滩不算矮,阳光照在木板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他身边站着木匠工头孙宝山,山羊胡子翘得老高;石匠工头李云山膀大腰圆,双手叉腰盯着框架;瓦匠头目韩忠信看似淡定,手指却在不停地搓着衣角。
数百人忙了五天五夜,眼下就看这最后一步了,没人不紧张。
陈林表面上镇定,手心却攥得发白。
他回头看了一眼颠地,正好对上对方鹰隼般的目光,里面满是期待。
陈林轻轻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工头们说:“拆板。”
早等在框架边的工匠们立刻动了起来。
他们握着撬棍,喊着号子,先从最顶上的夹板下手。
“嘿哟!”一声发力,撬棍插进木板缝,“咔哒”一声脆响,第一块木板被撬开,露出里面青灰色的水泥柱子,表面还带着点粗糙的纹路。
“先卸支撑圆木!”孙宝山扯着嗓子喊。
工匠们手脚麻利地拆下圆木,木板失去支撑,被小心地抬下来,堆在一旁。顶层的楼板渐渐露了出来,平整的水泥面上还能看到淡淡的钢筋印记。
站在顶楼的工匠试探着跺了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