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芝夫妇的大力支持。
自打赵文义到了南方海岛,一家人算是彻底的得到了解放。
海岛的人员成分简单,除了一部分地方群众,就是驻地官兵。
虽然陶兰芝的成分稍微差了一点,但知道这事儿的只有政委和参谋长。
看在赵文义舍了升职加薪的。计划,也要保陶兰芝,政委和参谋长多多少少也得给赵文义一点面子,隐瞒一下。
如此一来,陶兰芝周遭一下子就和谐了。
虽然身体还是不大好,但心理压力却实打实的少了一多半,陶兰芝很快就和家属院的嫂子们打成了一片,并积极的参与到赶海、晒海货的集体活动中去。
因着陶兰芝的成分问题,和他们家走的近的,也就只剩下赵文忠和宋向文、宋大志了。
赵文忠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又处于被人盯着的敏感时期,赵文义和陶兰芝可不敢给他添麻烦。
于是,陶兰芝晒的海货,一多半的都成了年节礼,寄过来给了宋向文和宋大志。
当然,宋向文和宋大志也不是那种不懂礼的。
每年分下来的红薯,他们家都会做不少苕果儿。
这玩意儿有点像如今干果铺子里卖的脆红薯干。
将红薯蒸熟后,切成筷子头般粗细、两寸长短的条,晾干后,先用江边干净的粗沙下锅炒热,然后下红薯干混同翻炒,直到将苕干炒脆,再筛去砂砾即可。
原理有点像北方的鹅卵石烙饼,只不过宋家村这头用的是导热性更好的粗沙。
做苕果儿听着简单,实际不然,比如淘河沙,炒河沙就很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