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着接待这些名臣大家。
宴席后,内宅书房内贾老太君屏退所有人道“贾家归复,多仰仗诸位大人周旋,尤其是杨太尉更受牵连,贾家惭愧。”
话落她轻轻俯,其余几人连忙上前搀扶“老太君言重了,先帝在位时贾家对我们祖上多有照拂,本应尽之事何故言谢!”
杨赐如今虽是布衣但颇有成竹道“老太君无需挂怀,我相信无需多久必会柳暗花明。”
“哈哈,看来杨兄早有布局。”
蔡邕道。
张均随即又义愤填膺“哼,这次贾府之难都是那些宦官从中作梗。
如今朝内有宦官专横,朝外有盗贼糜沸,本侍中必会上书直言讨他宦官之罪。”
“弹劾宦官之事,仅需均一人恐不足矣,切勿妄动。
待我联系盖大人后再做计议”
蔡邕道。
老太君继续道“老身听闻东边黄巾猖獗,扬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实乃内外忧患多事之秋也!
诸位大人可要早做准备呀!”
杨赐叹息“黄巾之灾究其根源实乃宦官所致。
可惜我如今无半分官职在身亦无法传达圣听。”
“据闻黄巾之乱已引起多郡失守,京师震动。
诸位可有良策?”
蔡邕道。
众人思绪良久这时老太君忽道“黄巾之乱,老身倒是想起一人来。”
“何人?”
众人齐言
“大司农之侄儿,皇甫节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