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担心兄长蒋康辰和外甥;二来那是心里有白月光。
粟瑾安今年23岁了,邵云安知道他没成亲,但不知道他都23了。
这个年龄在京城豪门中还没结婚,那真是少见,毕竟他还是鲁国公的长子。
粟辰逸跟儿子讲了粟瑾安一直未婚的原因。
京城大户人家的儿女自然不会那么晚才订婚成亲,女儿家就算不早早嫁人,也是过了及笄就要先定下来了。
老国公的身体不好,他还在世的时候就早早把长孙的婚事定了下来。
定的是鲁国公的一位世交的孙女,在粟家本家族中那边。
结果鲁国公府出事,鲁国公被夺爵,他那位世交在第二年又因病过世,对方就不愿意了。
那家人在当地也是有名的豪绅,说这门婚事这是两位长辈口头之约,不作数。
鲁国公同意了退婚,也没有再给粟瑾安这位长孙定下婚事。
后来永明帝登基,鲁国公府的爵位重回,对方反悔也来不及了,那位姑娘已经出嫁了。
鲁国公也不想仓促给长孙再定下婚事,之后鲁国公病逝,粟瑾安作为长孙守孝三年,再之后……
“老太太看中了娘家的一个侄孙女,苏夫人不愿意,鲁国公不好明着反对老太太,粟瑾安的婚事就拖了下来。”
邵云安不能苟同:“这鲁国公府的老太太有点拎不清啊。
对您是这样,对自己的女儿和孙子也是这样,鲁国公也够倒霉的。”
粟辰逸对那位老太太不做评论,反正他现在也见不着。
“粟瑾安现在是世子了,鲁国公又强硬地把粟琳蓉给嫁了出去,老太太估计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主了。”
邵云安:“那粟瑾安现在要订婚的这位平兴县主的女儿是个什么来历?我好像没见过。”
粟辰逸:“平兴县主是义宣王的女儿,是先帝的侄女,算是皇亲国戚了。
义宣王是先帝的弟弟,排行三,早就过世了。太子满月和百日的时候平兴县主都在,你该是没注意。”
邵云安明白了,对皇室宗亲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得皇帝喜欢的,也会成为边缘人物。
他记不起来见没见过平兴县主,那肯定就不是他小叔在意的人了。
论家事,平兴县主的女儿与粟瑾安也算是门当户对。粟瑾安是世子了,年龄也大了,这婚事自然是拖不得了。
苏氏今日上门就是来跟粟辰逸说粟瑾安的婚事定下来了,要粟辰逸去国公府吃订婚宴。
大婚要到翌年三月了。
苏氏来了忠勇侯府,鲁国公却是带着儿子亲自去了罗荣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