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了不少,那些因为不能参观整个宅子而心有不满的村民,也不敢表露出丁点的埋怨来。
邵云安是当真没想到蒋康宁今天会到,他还想着是不是事情不顺利,蒋康宁还在京城奔走呢。
在正厅的众人见到县令大人竟然来了,也是各个大吃一惊。岑老的目光在安大人的身上多停留了几息,起身相迎。
关、陈两位夫子行完礼后,非常有眼色地表示想出去看看。
邵云安留王石井在屋里招呼,他把两位夫子、几位掌柜和其他人带了出去,许掌柜临走前也特别留意了一下这位明显是从京城来的“安大人”。
邵云安把诸位带到了阳光房。说是阳光房,其实就是面朝南,窗户比较多,采光比较好的一间屋。
这是邵云安专门布置用来一家人在一起活动的屋子,也可以招待客人。
邵云安忙进忙出,亲自给大家摆上茶点,又把郭子榆喊过来帮忙招呼。郭子榆是秀才公,这种场合下他在最合适。
接着邵云安又去了妮子那边,岑夫人是带了贴身丫鬟过来的。因为是在自己徒儿的院子,也没有旁人,岑夫人十分自在。
邵云安还是不放心,又喊来唐根树在跟前听差,岑夫人这边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唐根树。
把这些贵客和里正、族长等人都安顿好,邵云安又急匆匆跑到前院找到王书平和赵元德,让两人去帮郭子榆。
安大人带来的侍卫那边,就交给已经腾出手的赵元庆和老贵叔、秋叔。
现在的情况是王石井得招待蒋康宁三人,但绝不能怠慢关、陈两位夫子、几位掌柜和里正、族长这些人。
王书平、赵元德再加上郭子榆这位秀才公,该是就没问题了。前院有王四婶、赵河他们招呼着就够了。
安排好招待的人员,邵云安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大厨房,郭子牧已经开始做菜了。邵云安卷起袖子,系上围裙,让在厨房帮忙的婶子给他腾了一个灶出来。
邵云安庆幸,还好新宅的厨房够大,灶眼够多。这也是他“以前”习惯了厨房大,灶眼多,并把这个习惯保持到了新宅。
邵云安不担心王石井一个人留在正厅hold不住。王石井怎么说也曾外出过几年,又带兵打过仗,哪怕只是一个百夫长,那也是“长”啊。
王石井对外寡言不代表他就沉闷,他的寡言更多的是生活环境压制出来的。
加上现场还有蒋康宁这位大哥和岑老在,招待好那位“安大人”绝对没问题。至于蒋康辰,虽说是第一次见面,也算是自己人,邵云安更不担心。
邵云安一边吩咐帮忙的婶子怎么帮他备菜,他一边在心里琢磨这位“安大人”是什么来头。也特别想知道,蒋康宁有没有拉到大神,又拉到了几位。
这个时候的邵云安完全猜不到“安大人”的身份。
果然如邵云安所料,正厅这边根本不需要他操心。没有外人在场,蒋康宁直接让王石井拿“好茶”、“好酒”出来。
王石井去酒窖搬了容量最小的一酒桶的、未分装过的羊奶子酒,又拿了特等茶。蒋康宁带去京城的酒都是后来又分装到陶罐里的。
王石井在几人面前施展了一手泡茶的工夫,他用的是加了灵泉水的山泉水,甘甜异常。
第一盏茶自然是送到安大人的面前,安大人接过茶碗,很是陶醉地闻了闻,然后吹了吹,品了一口。
品完,安大人满足地说:“咱(读:杂)家这回是托了蒋县令的福。君后千岁赏赐过咱家一盏这新茶,咱家品过后就念念不忘了。”
王石井愣了愣,迅速回神,岑老的眼里滑过一抹“果然是”的了然。
王石井压下心惊,开口:“这茶能得千岁喜欢,能得安大人喜欢,是草民和内子的福分。”
能被君后千岁赏赐一盏茶,这安大人不是皇上身边的人就是君后身边的人。王石井心里顿时有了计较,媳妇儿和大哥计划的事,怕是还真成了!
岑老接过话头:“安哥儿这制茶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