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上了色。不是他自己不会上色,他总不能把空间里的彩铅、马克笔那些的拿出来吧。
邹文哲订了一个和王青一模一样的3两银子的双肩书包,郭玉订了一个2两的。王青课室的学生一半都订了。
最贵的5两银的也有人订,却是书院最高年级“格物班”的学生。定制新书包的凤巢从“启蒙班”传到“进士班”,又从“进士班”传到了“格物班”。
“格物班”有学生家的亲戚或亲人要参加今年的乡试,就觉得这种款式的书包很能装东西。
他们要定制最大最结实的书包,届时把自己最重要的笔墨书籍等物都装在里面,路上不至于丢三落四的。若是能防水就更好了。
当然,这样的书包考试的时候肯定不能带入考场。进考场最保险的就是提个篮子。但这种书包除了考试之外,其他时候都很实用。
邵云安想用价钱劝退学生的计划落空,反而给周婶她们接了30多笔书包订单,把周婶给高兴坏了。
订单这么多,人手肯定就不够用了。邵云安让周婶自己去找合适的人来帮忙。反正抽成不变,周婶请的人多,卖出去的书包多,她抽成就多。即便分出去给别人一些,她也是赚的不少的。
那既然是当真要做卖包的生意了,邵云安跟周婶好好说了说这做包的细节。比如“格物班”订的那几个最贵的书包,那你细节部分就要处理的更精细些。
那么贵的包,人家拿到手得有“物有所值”之感,这样订单才会越来越多,生意才能铺开。周婶不识字,但她会画。她就把邵云安说的详细画下来,牢记在脑子里。
周叔让婆娘专心做包,王宅内的活计他和儿子周天宝会做好。卫氏、叶氏和吉氏因为能分得一成的利,特别感激邵云安这位小家主,做事更加的认真利索,剩下的时间就帮着周婶一起做书包。
在这期间,岑夫人的手拿包也做好了。用毛毡做内衬,令包拿起来有质感,有一定的硬度,不至于软趴趴的。
邵云安去绣坊买了一块上好的绣面,牡丹蜂鸟,底色偏红,缝制在包面上。这里没有拉链,邵云安也没有用锁扣,而是用了磁石。
把磁石固定在内衬里,包包的一侧翻下来一吸,包就扣上了。手拿包里有两层,方便分类手拿,大小又正适合岑夫人拿在手里。
岑夫人拿到这个包后就去换了身衣服,还换了搭配的发饰。站在铜镜前,岑夫人举着包左看右看,明显特别喜欢。
包的底色偏红,对她这个年纪来说可能太艳了,但岑夫人肤白,又是那种极其古典的江南妇人的模样,拿着不仅不觉得艳俗,更衬得她的皮肤都白了几分,特别是显得手指头十分细长好看。
岑夫人喜欢得都舍不得用,邵云安直说会给她做各种包包,让她拿着随便用。女人的包一个怎么能够呢,至少得一面墙的柜子那么多!
岑夫人对这个认来的儿子是一百个满意,第二天就应了一位贵妇的邀约,拿着包去喝茶了,结果可想而知。
在场的太太、媳妇们都问岑夫人的包是哪来的,这包无论是拿着的质感还是那特别的磁石扣都特别令人新奇。
岑夫人带着得意的说是她的小儿子给她定做的,并趁机把他们家要开包店的消息说出去。现在永修县有钱的太太、小媳妇们对邵云安的包店是望眼欲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