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挤出去京城完婚的时间,蒋康宁忙得是脚打后脑勺。
一船船的糖浆运抵敕南府府城码头,制糖局的砂糖还未正式外销呢,就已经有无数人排着队想见一见蒋康宁这位财神爷。
蒋康宁表示他不是财神爷,他不过是财神的搬运工。
作为府城,那肯定是州府内最繁华的地方,可现在的敕南府府城,都不能用繁华来形容了。
府城的街道有些窄了,出门常常堵车;
府城的房屋也过于旧了,显得特别的脏;
府城的城墙也过于矮了,显得不够大气!
蒋康宁与衙门的官员商量在旧城的基础上扩宽整个府城,在旧城旁连接一座新城。
这新城的事还在讨论阶段,他就收到了京城来信。
来信有三封,一封是王石井的,一封是师兄杨砚的,还有一封是翁瑶的。
看过这三封信后,蒋康宁激动地“嗷”了一声。
信上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可以做为荒年作物的魔芋。
王石井的信上写的最详细,说明了魔芋喜欢在什么环境下生长,长得是什么样子,还附赠了一张图。
敕南府的环境适宜种植魔芋,朝廷会与大山部落商量种子购买,但等到朝廷把魔芋种子分发下去那就要等很久了。
王石井是让义兄心里有个数,先在敕南府范围找找看,广南府或许有野生魔芋。
杨砚的来信最直白,就是让蒋康宁务必抓住机会,这魔芋不仅是粮食储备,同样也可以挣大钱。
届时蒋康宁回来入户部,别人也只有心服口服的份儿。
翁老帝师没有给自己的学生兼准女婿来信,翁瑶的信上却是详细说了京城最近发生的种种,特别是魔芋。
翁瑶也画了一张画,比王石井的那个精细多了。
翁瑶信上没有问蒋康宁何时回京,除了关心他一个人在府城的生活,其余的都是正事。
师兄的信蒋康宁看过一遍放在了一边,王石井信中附上的那幅画他仔细看了看。
翁瑶的这封信蒋康宁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的笑容还特别的,那啥。
这边,蒋康宁还沉浸在翁瑶对他的关心和爱意中呢,京城的三封急信又送到了蒋康宁的手上。
这回蒋康宁还不等看完信就跳了起来。
三封信来自老帝师、杨砚和王石井,说的全部是有关玉米的事。
老帝师是告诉蒋康宁玉米这种高产作物的试种成功,敕南府在第一批推广试种的名单内。
但种子的数量有限,让他提前准备好春种的良田。
这批玉米种子送过来,敕南府必须种好,决不能出半点的岔子。
杨砚还是跟师弟通风报信,也提到了大概能分给敕南府多少种子。
敕南府气候好,良田肥,只要届时一亩的纯收成能超过4石,那蒋康宁就稳了。
怕就怕有人使坏,若是低于4石,定会有人以此攻讦他,说他种植不力。
王石井的来信却是令蒋康宁差点仰天大笑。
忠勇村的侯府,哦不,现在是国公府了,忠勇村的国公府别院有一块玉米地,约有半亩。
当时他们回京的时候把玉米都采摘了,但留下了一部分种子交代了下人继续种。
京城的玉米种子现在是僧多粥少,若别院那边种下的玉米又能收获,那收获的种子留一半给忠勇村的村民试种,另一半拿给蒋康宁。
蒋康宁大喜,立刻喊人准备马车,他要马上赶去忠勇村!
京城这边,王石井把自家地里产的玉米一分为二。
一半上交户部作为分配给边关其他地方的种粮,另一半再平均分给虎行关和哭夜关。
这一半的种子就全部换成了空间种子,送去其他地方的也夹带了些空间种子。
忠勇公府对外只留了一亩地的种子。
照王石井的话说一亩地的收成够国公府自己吃和留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