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房在周叔和王老爹的监工下一日日都在变化。作头那边找王石井商量后,又去找了40个人过来。
新宅面积大,房子大大小小也有将近10间了。想要在12月前盖好,人手还是要多一些。
这也是作头看主家给钱给的大方,也不缺钱,为人不苛刻,才主动提出。
不然盖完房要不回工钱,就要作头自己垫付,他也不敢冒这个险。
农忙也到了尾声,村里闲着的壮年没事的,也过来帮忙。王石井都没拒绝,只要人本分,他欢迎。
为了12月前能住进新房,王石井也是拼(钱)了。邵云安没反对,他也想赶紧搬家。现在的小破屋太难住了。
当然,这些钱撒下去,有些人心里的嫉妒恨那是一定的了。
转眼已是十月底,最多再有半月,一间间新房就能封顶了。
王石井每日去新房那边看看,有需要改的及时更改,其他时候,他不是在家陪邵云安和孩子,就是进山。
王石井打算等到新宅盖好,他就去找里正把西山最靠近他家的那座山头买下来。
孙氏一族做菊花茶的事也传出来了,里正作为赵氏族长也召集族人们议事。
孙氏的菊花茶和赵氏的果酱都做成了族人的生意。
“一丈轩”等着里正家冬季的红枣酱和山楂酱,“永宁堂”拿孙氏的菊花茶挣了名和利。
可惜野菊花最后一茬开过了,菊花茶面临断货,冯掌柜别提多闹心了。
邵云安不要菊花茶的利钱,契书上也没写。但最后结算的时候,孙阿爷还是给又送来60两银子。
这不是利钱,这是对邵云安的感谢。邵云安收了。
孙族长和里正各拿出60两银子放入本族的公用中,明年开春就买几亩族田。两边都是头一年挣钱,先拿这么多。
以后菊花茶和果酱的生意变成了族里的生意,能充入族里公中的钱只会更多。
族中的出产和菊花茶、果酱的营收,两位族长也表示,会拿出一部分供族内的孩子读书。书读的好的,还有额外的钱粮奖励。
这消息一波波的出来,全村再次炸开。
孙氏和赵氏的族人是乐开了花,有孩子的族人提着东西就上王石井家感谢。
要不是王石井和邵云安如此慷慨,他们的孩子还不知何时能读书呢!
村里不属于赵氏和孙氏的可去读书的孩子里,就有唐根生。唐根树带着弟弟过来,一进门就给王石井和邵云安磕了三个头。
两兄弟已经从里正那里知道,是石井叔特别提了,里正和孙族长才会给唐根生一个机会。
唐根树现在每月挣的工钱,足以承担唐根生读课的钱。
等到唐根生可以去私塾,有赵氏和孙氏一族的帮衬,唐根树完全可以负担弟弟的束修。
而这一切,都是石井叔和云安叔带给他们的!
两族没能参与到买卖中的人家自然不高兴,不过谁叫他们的品性不可靠。
上头有族长、族老和大部分族人压着,他们不高兴也没法子。
不过他们的孩子可以得到族中的帮衬去读课,念私塾,也不算完全被排除出去。
如果闹,好,不仅没钱拿,自家的娃也别想去识字读课。当然,族中的帮衬也不是没有期限。
具体怎么实施,反正与王石井和邵云安是无关的。王青也不需要别人的帮衬去读书。
孙氏一族和赵氏一族高兴了,王氏一族却是郁闷至极。
王石井和邵云安为何宁愿把方子卖给赵氏和孙氏两族都不卖给本族,明点事理的都看得清楚。
别的不说,就王老太那一家,王石井和邵云安就不会愿意关照族里,更别说王大福还做出那么不要脸的事。
王氏一族这回完全是被王老太和王大福这两家给连累了。明里暗里骂两家的不在少数。
也有人对王文和这个族长不满。都是他这个族长做的有失公允,压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