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捐给先锋军,势必会引来其他将领的不满。
可若捐给其他将领,又怕捐出的银两最后不知饱了谁的私囊。
君后:“因着这些顾虑,那邵云安才想出了‘救助基金’这么个法子。再由岑月白、蒋康宁、康瑞与蒋康辰四人一道商议出来这份‘救助基金’的章程。”
原来这些银票和这“救助基金”是这么来的!
翁老帝师马上说:“此事大善!那邵云安虽说是妻郎,却有着并不输夫郎的气度,有情有义!这救助基金,老臣愿尽全力!”
永明帝叹道:“朝廷现在拿不出足够的饷银,若我们多一些如他二人这样的慷慨之士,边关的将士们也不至于忍饥挨饿。说来说去,还是朕这个皇上无能啊。”
“皇上!”
君后、翁老帝师和代老将军都站了起来,要怪也只能怪先帝!
永明帝摆摆手,让三人坐下,随后道:“那二人如此大义地捐出这么多的银两,朕,深感欣慰。他二人不要封赏,但朕却不能如此欣然接受。”
他看向因为他刚才的那句话仍然眉头紧锁的人,伸手握住对方的手,“不如君后替朕想想,朕该如何赏赐他们。”
君后用力握住皇上的手,想了想说:“不如待国库充盈一些后,皇上下旨为他二人建功德碑?”
翁老帝师出声:“老臣附议。皇上,岑月白托蒋康辰给老臣带了几本书和几篇文章与诗词,也是那邵云安奇遇所得。
安全起见,那几本书老臣还需抄录完毕后再为皇上进献上来。老臣带来了岑月白抄录的那几篇文章与诗词。”
“哦?给朕与君后瞧瞧。”
翁老帝师从袖袋里掏出折起来的一沓子纸张,双手递上,卓金接过后送到皇上的手里。
蒋康辰带回来的书与岑月白抄录的这些纸张上的内容给翁老带来的震荡,就好比“救助基金”给心中始终挂念着边关将士们的代老将军带来的影响。
而对肩负着一个国家重担的永明帝与君后来说,无论是这些诗词文章、还是“救助基金”,以及那份“商业”发展计划书,都不是简单的几张纸、两份奏章。
代老将军不懂经商,对诗词文章也没有研究,他最关心的是“救助基金”何时能开办且发挥起来。
翁老帝师则对那份商业发展计划书大为赞赏。朝廷没钱,这份计划书哪怕只能落实下去三成,只要能给朝廷挣银子,能缓解国库空虚的压力,那邵云安于燕国就是大功臣!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很多方面,不是几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明的,也不是一份奏章就能发展起来的。
邵云安只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等提了一点小小的建议。真的只是建议。毕竟燕国是农业社会封建王朝,不可能一蹴而就到工业发达国家。
这一天,永明帝、君后、翁老帝师和代老将军在东临殿,就这两份奏章及邵云安这位“奇人”,畅谈到深夜。
自然地,翁老帝师与代老将军就在宫中住了下来。密切注意着宫中动向的诸方都在暗自揣测这其中的深意。
入夜了,永明帝却依然精神抖擞。怀中是早已精神不济,入睡的君后代齐攸。可以说,这是永明帝登基以来最轻松的一天。
尽管他现在所面临的困难依旧摆在眼前,但他至少看到了重振燕国的希望。
永明帝一直以来都是求贤若渴。奈何那些世家大族看不上他,朝中的大臣也是各有各的小心思。如老帝师、老将军这样的忠臣、能臣太少太少。
现在,他得了一位奇人,还是一位不看重名望权势,只想做个泥腿子的奇人。单就这一点,永明帝就要重赏发现了那位奇人的蒋康宁。
永明帝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那人召进宫来。那人可以不制茶、不酿酒,不做那些稀罕的东西,只要为他出谋划策即可。
不过最终,永明帝在君后和翁老帝师的建议下,还是按捺住了这个念头。
把邵云安召进宫做谋士,邵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