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留在国公府,最后的结果就是蒋康辰的身死。武简深爱蒋康辰,却无法反抗国公府的家规与母亲的孝道帽子。
他把自己名下的铺子、田地全部送给蒋康辰,允许蒋康辰把两人唯一的儿子武沫熙也带走,亲自写了和离书,送到了帝师府。
国公府自是不愿意,不管这孩子是不是傻子,都是国公府的人。即便这孩子长不大,也只能死在国公府内。
武简直言,若爹娘不答应,他就剃发出家,让外人好好看看国公府的笑话。老帝师为了蒋康辰,又进宫去见了当时还健在的先帝。
这个面子,先帝给了,唤了安国公进宫。待安国公出宫,蒋康辰与武简正式和离,武沫熙由蒋康辰带走,不再是武家的孙子,改为蒋姓。
蒋康辰带着自己呆呆傻傻的儿子住进了老帝师府。半年后,武简迎娶刑部侍郎的侄女,柳氏。
那段日子,蒋康宁一直守在兄长的身边。武简再娶的那一天,蒋康宁晕倒了,之后断断续续病了一年才慢慢调养过来。
为了儿子,也为了弟弟,蒋康辰逼自己振作。但武简留给蒋康辰的铺子和田宅又带给了他新一轮的麻烦。
武简新娶的妻子柳氏,与母亲王氏不满蒋康辰走时还带走了“武家”的那么多东西。蒋康辰的背后有翁老帝师,但老帝师只是蒋康宁的“义”父。
老帝师能请皇上出面一回,还能此次请皇上出面?
国公府权大势大,即便是皇帝昏庸也没有拿国公府如何。王氏和柳氏逼蒋康辰归还铺子和田宅。这回武简说什么也不再退让,可他对蒋康辰的维护在母亲和新婚妻子这边,就更是火上浇油。
蒋康辰不愿武简难做,退回了田宅,只留了两间铺子,让他得以和儿子能挣一份嚼用。
之后,老皇帝的身体日益衰败,帝位争夺进入白热化,国公府也进入了风雨之中,王氏和柳氏这才收手,蒋康辰的生活也得以能平静下来。
之后,太子顺利登基,为永明帝,其中翁老功不可没。安国公府又曾站错队,王氏和柳氏不敢再如之前那样逼迫蒋康辰。
王氏不找蒋康辰的麻烦了,可柳氏仍是处处针对蒋康辰。宅门后院的事,又牵扯到武简的夫人,蒋康辰和蒋康宁不能,也不合适找老帝师出面。
老帝师为了保护蒋康宁,把他安排出京,蒋康辰更是一人吞下所有的委屈。
蒋康辰与武简和离了六年,直到现在,蒋康辰仍没有安生日子过。不是铺子被砸,就是他后来自己买的田里的庄稼被毁,有时甚至会有人直接上门闹事。
柳氏不闹人命,就是用小打小闹恶心你。有时候翁老帝师知道了,会把蒋康辰父子接到府中住上几日,柳氏能安生一段时间,但蒋康辰回家不久后她又派人去闹。
蒋康宁之所以现在都未娶妻,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兄长和侄子。兄长一日不能安宁,他一日不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