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金莲没入尘的眉心,琴弦平安扣融入青娥腕间,琉璃珠则重组为玲珑宝塔悬在门前。道童的身影再次凝实,这次他手中多了两枚玉简:"真灵九转,方见本相。"
八、真经入门
玉简入手即化,信息直接映入两人识海。这是《真灵初解》的前三卷,记载着下三重的修行要诀。首卷"凝真篇"讲究将太虚灵气转化为真灵之气;次卷"化真篇"阐述情感与法则的融合之道;第三卷"归真篇"则涉及初步的超维度认知。
最令尘震撼的是开篇总纲:"下三重者,炼虚为真。"这意味着他们毕生修炼的太虚灵气,在真界不过是需提纯的初级能量!青娥则注意到篇末警示:修行真灵功法时,必须保持七情平衡,否则会引发"真蚀"——比青铜化更可怕的异变。
九、灵气蜕变
按照玉简指引,尘尝试将道印中的灵气转化为真灵之气。这个过程痛苦异常,如同将血肉重塑。首日修炼结束,他仅转化出一缕发丝细的真灵之气,却已让归真剑发出愉悦的轻鸣。这缕气息在剑身游走,竟将几处暗伤自动修复。
青娥的进展更为奇妙。她的情极与真灵之气相遇后,自动凝结成七彩露珠。这些露珠洒在光海,让海水密度骤增,孕育出能短暂存活的真灵鱼群。更神奇的是,当她将露珠滴在青铜化的残留物上时,那些顽固的青铜斑纹竟开始缓慢净化。
十、七殿惊变
当真灵修行进行到第七日,七座圣殿同时产生异变。炽焰殿的地火转为纯青色,温度反而降低却能熔炼更高级的材料;智灵殿的推演玉简自动重组内容,新增了大量超越太虚认知的公式;最惊人的是幽冥殿——黄泉河水突然倒流,水中浮现出前所未知的往生画面。
这些变化带来机遇也伴随风险。三名炽焰殿弟子因贸然接触青火而道基焚毁;智灵殿的某位长老强行参悟新公式,导致神识崩溃;更可怕的是幽冥殿的变故——倒流的黄泉水冲出只青铜手臂,与当初七翼真主的残肢一模一样!
十一、青铜再现
尘立即赶赴幽冥殿,发现那只青铜手臂正在吞噬黄泉能量。手臂断口处生长出肉芽般的青铜丝,这些丝线试图连接殿内的往生轮。青娥尝试用真灵露珠净化,却收效甚微——这只手臂似乎对真灵之气有抗性。
危急关头,尘想起真界道童的目光。他模仿那种凝视方式,将新修炼的真灵之气注入双眼。这次再看青铜手臂,竟发现它内部有细微的真灵脉络!原来这不是单纯的青铜污染,而是被真灵之气激活的某种古老存在。
十二、真灵遗蜕
通过真灵视界,尘看穿了手臂本质:它是某个真界修士的遗蜕,因坠入太虚而被青铜化。如今受真灵之气刺激,正在复苏本能。这个发现令人毛骨悚然——若真界修士的残骸都如此可怕,完整的真界生灵该是何等存在?
青娥提出大胆设想:或许可以引导这只手臂完成未竟的"往生"。两人合力在黄泉河畔布置往生大阵,以真灵之气为引,情极为桥。当阵法运转到第七转时,青铜手臂突然直立而起,在虚空刻下三个真界符文后自行瓦解。符文翻译过来是:"小心真蚀"。
十三、真蚀预警
这三个字引发七殿震动。智灵殿主翻阅新出现的推演公式,发现"真蚀"是真界最可怕的灾难。它不同于青铜化的表象污染,而是直接扭曲存在本质。更可怕的是,真蚀具有传染性,一个被感染的修士会逐步影响整个文明。
尘立即检查归真剑,在剑脊发现几不可见的灰色细线——这正是真蚀的初期征兆!原来转化真灵之气的过程,本身就在诱发真蚀。而化解之法,竟需要保持七情平衡。这意味着今后修行,必须有人时刻监测情感波动。
十四、平衡之道
为应对真蚀风险,尘与青娥创立"双修之法"。一人修炼真灵之气时,另一人负责调节情感平衡。这种模式很快在七殿推广,形成独特的"护道人"制度。最精妙的是炽焰殿的发明:他们将青火引入特制丹炉,炼出能暂时稳定心境的"定真丹"。
但隐患并未消除。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