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个上午,爷爷的玉米田已经被我们抢收了一多半,田地头也已经堆起了一座座金灿灿的玉米山,望着眼前丰收的果实,大人们笑了,我也笑了。这是一种丰收的喜悦,一种战胜困难后胜利的喜悦。
没过多久,舅妈就向我展示了她的“剥皮”神功,手法熟练地从玉米柱上折下玉米,一层一层地剥开了玉米。那玉米娃娃的衣服可真多啊,一件接着一件,像是太害羞了,迟迟不肯露面。我看着也不禁手痒痒了,也加入了其中。
时间滴答滴答地过去了,在太阳的照射下,我和舅妈的脸上,都滚落下了一颗颗豆大的汗水。这个时候,我开始想要放弃了,但是往舅妈的篮子里看了一眼,她的篮子里的'玉米越来越多了,我也要赶上她,于是又继续卖力地剥了起来。这时的我已经忘记了炎热了。
果然,经过了一下午的努力奋斗,我的成绩一点也不逊于舅妈,可以说两人都收获了不少,舅妈往我的篮子里望了一眼,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眼神,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瞬间,我终于感受到了从来未有过的劳动喜悦。
晚上时,舅妈把玉米煮熟了之后给我吃。当我咬下第一口的时候,嘴里的甜蜜是尽在不言中。那时我便觉得,在剥玉米的时候,一切辛勤劳累都抛到九霄云外。
虽然我们人多力量大,但是收玉米还是比较累的,所以用了几个小时才摘了将近一半了,又过了一会儿才全部摘完了。
当然,玉米地里还是有一些东西——玉米们的“母亲”——玉米秆子。这时就要我们出发前必备的工具——那些“银光闪闪”而锋利的镰刀。刚开始我还不会使用,还差一点儿砍伤了腿。爸爸告诉我使用要领后我才会使用镰刀。割玉米杆子稍微好干了一些,比收玉米快了一些。
最后,我们开始“打扫‘战场’”,使玉米秆子变成肥料,使明年的玉米长得更好!另外我还希望明年是个丰收年。
在老家的第二天,我看见奶奶蹲在田里不知干什么。我和哥哥便骑着车,吭哧吭哧地骑到田里一看,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在收玉米。奶奶见我们来了,就让我们帮忙,还做了示范:她找了一颗没收的玉米,先把包在外面的叶子剥掉,再把玉米拔下来。我和哥哥看了以后,认为很简单,就去干活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做到最后一步时,由于没有技巧,怎么也拔不下来。软的不行来硬的,我一脚踩住玉米杆儿,用手紧紧握住玉米用力一拔,玉米是拔下来了,由于惯性,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倾斜,“啪”结果可想而知......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和多次试验,我渐渐地掌握了技巧:在拔之前先将玉米来回扭一扭,松动一下,然后再稍微用点力,就能拔下来了。根据这个技巧我又“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先将玉米拔下来,在玉米连杆儿的那一端会有一节细长的东西,用手握住它,再来回扭几下,接着用力一拔,一个黄金玉米就出来了。
通过这事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技巧,否则很难成功。大自然真是一本“绿色的课本”啊!
暑假里,我和妹妹到大姨家玩,我们想吃玉米,大姨说中午就去摘,由于我们想看玉米是什么样的,便要跟着去,大姨说:“不行,地里又脏又热,你们还是别去了。”“不嘛。好大姨,让我们去吧!”妹妹说。大姨在我们的苦苦央求下,才答应我们去摘。
到了地里,大姨告诉我们摘大的,嫩的,不要摘老的。说完就去摘了。我们也跟着寻找。
“啊!找到了!”妹妹一蹦三尺高。我们连忙过去,一看就傻眼了,什么也没有啊?妹妹笑嘻嘻的说:“哈哈,你们上当了!”说完,便得意地走了。不远处听到“哎呦”一声,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妹妹的手划了一道,好像很疼的样子。再加上烈日当空,非常热。妹妹说:“以后再也不来了!”我说:“我们天生不是种地的料!”这时,我们的话惹得大姨哈哈大笑。
爸爸和大爷两个“开路先锋”早已耐不住性子,率先冲进玉米地,我和堂姐、堂妹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爷爷奶奶活动了几下筋骨,走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