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增加出口的份额,今年我们出口的注塑机,预计能占30%。”
“好”陈光良满意起来,说道:“继续保持这种态势,总之我们集团对待研发的投入,一向是全球同类企业占比很高的。每年集团的营收4%,作为研发费用。”
“好,我们一定努力的!”
这个营收4%,不能和后世的华为相比,因为华为那种企业是高科技产业,利润高,所以能做到20%营收作为研发费;只能和美的电器、海尔这类企业相比,甚至长江工业集团的利润率还没有这两家企业高,但投入的研发却是实打实的高。
长江工业集团去年(1968)总营收18亿港币,相当于投入了六七千万港币的研发费,而利润最后只剩下1.35亿港币。
稍后,陈光良又考察了荣昌五金,也就是生产各种工具的产业。
在他的心中,是希望荣昌五金将来能在电动工具领域,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将锂电池,全球第一个融入电动工具中,那么很有可能发展成一家大型五金工具的世界排头兵企业。
而锂电池此时尚未有声音,他自然不会说去研发锂电池,他们现在的企业,经不起那种折腾;前世锂电池耗费十年多,历经美国、英国、日本很多企业,最后才被索尼和英国科学院捡了便宜。其中英国科学院收取专利费,都获得1个亿美金。
陈光良的想法是,等七十年代锂电池在半道的时候,他来个截胡,开始研发;比日本早,比美国晚,届时便大有可图。
当天最后一个考察的,是荣昌游艇,这可是长江工业集团的重点产业。
“刘经理,我们收购的意大利Riva品牌,是否已经收获到果实?”陈光良走进制造现场,就询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1968年,荣昌游艇收购了一家意大利的百年豪华游艇企业-Riva品牌。
Pietro Riva于1842年创立了Riva造船厂,凭借典雅设计崭露头角。这名传奇的木匠名叫Pietro Riva,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造船厂,并亲自将首批以Riva命名的船只送入水中。这些船只凭借其典雅而独特的设计,在众多游艇中脱颖而出,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声望与尊敬。
一战结束后,Serafino Riva将Riva打造为摩托艇品牌,并在赛艇比赛中屡破纪录。他将船厂打造的著名产品进一步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品牌,这一举措在Riva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随着产品线的转型,从传统的运输工具逐渐延伸至摩托艇领域。在随后的上世纪20至30年代间,Riva的赛艇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屡次打破纪录,赢得了无数的荣耀与胜利.
荣昌游艇收购Riva品牌后,给Riva家族保留了董事会主席和总经理的职位,以便于逐步控制这家游艇企业,同时他们也在将Riva的优势,转嫁到荣昌游艇上来。
刘招宪说道:“有,我们最新的海钓艇,便借鉴了Riva的内饰,均采用了上乘的实木材质.不仅仅如此,我们从Riva获得首款双发动机游艇Tritone的各种技术参数,七十年代我们就可以推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