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担任‘开厂顾问’,支付一笔顾问费,最快的速度在香港建厂。
当然,以廉价且丰富劳动力为卖点的香港本身也不会承接复杂的前道工艺,主要生产流程就是仙童在美国生产晶圆,再运到香港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一部分芯片运回美国,剩下的则直接在亚洲销售。
与此同时。
索尼的盛田昭夫,再次来到日本的产业部,游说日本对香港的晶体管出口,进行限制。
“部长,香港的收音机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了,对我们日本收音机的产业影响很大。我建议,尽快对香港进行晶体管的出口限制,保护本国收音机产业。”
日本政府为了扶持本国产业,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就连美国主子的专利,都是连哄带骗。
但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确实是打算扶持日本,以在远东钳制苏联和华夏,所以这方面并不会加以制裁。
日本产业部部长,思索片刻后,说道:“据我所知,你们索尼在香港拥有工厂!”
盛田昭夫当即说道:“我们在香港开工厂,主要是避开英联邦对日本电子产品的限制,但我们已经在爱尔兰开设工厂,香港工厂的作用已经消失,准备马上退出。但香港的收音机产业,对大日本帝国影响非常大,他们从日本进口便宜的晶体管,组装自有的品牌,出口到美国、英国.而且他们有不少优势,例如发达的塑胶产业,可以生产收音机的外壳;采用皮革制作收音机套,也是香港明显的优势.如果不对香港加以限制,我们日本收音机产业将遭受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香港除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是进口的,其它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整体的成本,甚至低于日本不少,所以竞争力非常强劲。
1960年,香港收音机出口就已经破100万台,今年增长态势更加明显。
“好,我们产业部稍后会进行讨论!”“拜托”
盛田昭夫很重视这个问题,因为索尼自从在1957年开发了第一台全晶体管袖珍收音机,体积非常小,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一家一台收音机”的局面,进入了“一人一台”的个人消费电子时代。
但香港在1957年时,有美的电器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带领香港收音机产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拢到银行。”
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廖宝珊会怎么回答呢?
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
千万不可以为廖宝珊想攫为己有,他仅仅是挪用。他格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凡商业银行都要挪用存款,以钱生钱——贷款给他人,然后连本带息收回。
廖宝珊的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