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连卡佛新大厦建筑好之后,再开始进行。
预计六十年代初,香港将拥有第一个购物中心——长江广场(前世的置地广场位置),这又比前世的第一个购物中心的海运大厦早四五年。
散会后,陈光良叫来一个老臣林鸿英。
“鸿英,我记得你是信基督教的吧?”
“嗯”
陈光良随即说道:“弥敦道有个西班牙神父创建的小旅馆,我听说当初是为了接待被内地驱逐的神职人员,但如今这些神职人员又已经到世界各国赴任,神父旅馆便向公众开放。但据我所知,这种教会从事商业,是与传教相饽的,说不定他们会考虑出售。当然了,你先打听消息,亦或者从那里的教友着手,等待时机。”
林鸿英一听,爽快的说道:“好,我先去打听一下再说,有机会一定替公司拿下。”
陈光良笑道:“倒不是一定要拿下,总得价格合理才行。这些教会在香港拥有不少土地,我记得铜锣湾的一个教会地皮,也被霍英栋拿下。”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捡漏当然最好,教会不会坐地起价的。
香港的住宅地皮均价,已经被炒到150港币每平方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以一副地皮2万平方尺为例,地皮费就要300万;而建筑费大概需要150万,形成了地皮费:建筑费达到了2:1。
而在1955年的建筑条例刚刚颁布时,地皮费和建筑费的比例为1:1。
300万的地皮费,150万的建筑费,如果再加上税费和利息费,总成本可能达到500万;如果按照18万平方尺的建筑楼面计算,总价值约在700万以上,利润已经不算高。
但就算如此,香港的各大置业公司,依旧在疯狂的扩张;因为在大家看来,一副地皮依旧可以通过售楼花,赚200万的话,显然也是非常客观的。
毕竟目前资产千万的置业公司,并没有几家!
在过去的一年(1956),香港贸易走出低谷,贸易总额达到79.8亿港币,足足增长了15亿。工业产值更是增长迅速,达到46.8亿港币,人均GDP已经超过2030港币。
而在1954年时,香港人均GDP才1450港币,增长速度可谓非常的快。
有媒体就分析指出,在过去的一年(1956),香港塑胶花的产值达到8000万以上,假发产值也达到5000万,玩具产值也暴增,这是香港激增的‘新三项工业品类’。
香港的工业,可谓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长江工业集团无疑是香港工业的‘巨无霸’。
这个集团去年创造出2.5亿港币的产值,净利润也差不多有3000万港币。
长江工业集团虽然从事的都是‘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工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