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文丑的离去让还停留在界桥对面的骑兵队伍们完全不知所措,他们同样听到了那鸣金的号角声,但此刻他们正身处在敌方的领地,想要撤退谈何容易?
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他们面前,将他们与安全的彼岸隔开。渡河不仅会让他们成为敌人骑兵的活靶子,而且在河面上行驶速度会受到极大影响,这无疑会使他们的处境更加危险。
更糟糕的是,撤退意味着将自己的背部暴露给敌人,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一旦张风火率领大军在他们这支撤退的骑兵后面展开骑射攻击,那么这些渡河的骑兵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惆怅的情绪笼罩着这支孤军。他们望着彼此,眼中都流露出迷茫和无助。作为这支骑兵的队长,他的内心更是充满了绝望。
心中的茫然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被呼喊声所打破,只听闻那张风火以及其麾下骑兵们如雷鸣般高声呼喊:“投降者不杀!负隅顽抗死路一条!”
这一句话如同晨钟暮鼓一般,立刻在还处于迷茫中的这一支孤军所有士卒的脑海中敲响。
能够活着,谁又会去选择送死呢?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如此具象化。
这一支孤军的所有士卒们都开始纷纷下马投降,仿佛只要稍微慢上一拍,就会像那风中残烛一般,瞬间身死陨落。
然而,相较于这些人的果断,还是有一部分人心中存有对袁绍的忠诚,他们宁死不降。
其实,小人物的要求往往很简单,他们只需要袁绍以及其麾下的将领或者谋士稍稍施舍一点物资,这些小人物便会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忠诚。而这样的人,实际上并不在少数。
面对这些不愿意投降的人,结果只有一个:乱箭射死。
近距离的骑射,再加上又是定点骑射,其准头和力道相较于寻常自然是要大上许多。
"惨叫"之声在这些投降的士卒之中不断回荡,此起彼伏,仿佛地狱中的恶鬼在哀嚎一般。然而,这些投降的士卒们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恐慌。
他们深知,那些发出惨叫的人,都是那些负隅顽抗、不肯投降的顽固之徒。这些人妄图以死相拼,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而对于这些明智地选择投降的士卒来说,他们的生命得到了保全,自然不会感到恐慌。
在清理完那些负隅顽抗的敌人之后,张风火率领着他麾下的骑兵,押送着这些投降的士卒以及大量的战利品,开始向着张方所在的界桥进发。一路上,这些投降的士卒们都显得十分顺从,没有丝毫的反抗之意。
与此同时,界桥的战局也已经尘埃落定。张方正在清点己方的战损情况,并让士卒们打扫战场。他们将一些还有用的器械全都收拾起来带走,而对于那满地的尸体,由于数量众多且时间紧迫,只能暂时等待后续派遣"阉奴"过来清理了。
张风火和张方顺利会师后,二人带着战利品和俘虏,一同前往张牛角的大营。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不仅成功地打乱了袁绍大军北上的计划,还为己方带来了丰厚的战果。
当张牛角见到张风火和张方时,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二人身上,仔细查看他们是否有受伤的地方。毕竟,张牛角可以说是看着张风火和张方长大的,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一刻,他对二人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张牛角深思熟虑后,果断地派遣了一队精锐斥候前往界桥附近游走侦察,密切关注袁绍一方的动向,以防他们突然反扑。同时,他下令让刚刚抵达大营的士兵们卸下沉重的铠甲,稍作休整,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为了让这些凯旋而归的士兵们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顾,张牛角特意留下了一部分阉奴,专门负责伺候他们。这些阉奴们训练有素,懂得如何照顾士兵们的生活起居,确保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紧接着,张牛角迅速做出决策,分兵行动。他亲自挑选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带领一部分士兵押送着俘虏,向着林北大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