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一时间,大帐之内变得喧闹异常,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各种策略和建议如潮水般涌来。然而,尽管大家都绞尽脑汁地思考,却始终未能找到一种能够以最高效率、最快速度击溃袁绍大营的方法。
在这嘈杂的讨论中,有一条提案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并最终通过了大家的决策。这条提案便是再次派遣人手镇守界桥。
实际上,之所以还在这个地方与袁绍僵持不下,无非是在等待波才那一路进攻并州的结果。只要张绣和张济能够成功攻下并州,那么就可以与袁绍展开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如今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要想直接拿下冀州或者青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要攻打青州,就必须先攻下冀州的一部分城池,然后才能继续向青州进军。然而,冀州可是袁绍的大本营,其防守必然异常严密,想要攻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除非拥有绝对的优势。
此次袁绍北上进攻太平天国,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却被林北所打乱,林北成功地将袁绍的军队阻击在了界桥周边,让袁绍的军队无法再向前推进半步。
面对这样的局面,袁绍心中不禁产生了撤军的念头。毕竟,继续僵持下去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但是,袁绍心中的傲气以及他所代表的世家的荣耀,却让他无法轻易地做出撤军的决定。他觉得,如果就这样灰溜溜地撤军,不仅会让他自己颜面扫地,也会让他背后的世家蒙羞。
于是,袁绍决定在原地拖延时间。他心想,冀州的底蕴如此雄厚,他完全有信心和林北打一场持久战。他相信,只要时间足够长,林北所在的太平天国的财政必然会被拖垮,到那时,林北自然就会不战而败。
然而,袁绍的想法却完全过时了。如今的幽州和平州,简直就是百姓们的天堂。在林北的治理下,这里没有了世家子弟和那些豪绅官吏的压榨,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如此,林北还减免了苛捐杂税,使得百姓们的负担大大减轻。
这样一来,林北麾下的财政和粮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良。与袁绍想象中的情况完全相反,林北的太平天国不仅没有被财政问题所困扰,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越发地繁荣昌盛。
可惜的是,袁绍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他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继续和林北打着这场看似无休止的持久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激烈讨论,最终的商议结果终于浮出水面——派遣将领前去镇守界桥。不仅如此,这一次还决定将连环马一同携带前往,因为界桥地势狭窄,连环马的优势在这种地形下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而这一次主动请命前往界桥镇守的,正是张牛角本人。其中缘由,说来话长。张牛角与褚飞燕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深厚至极。不仅如此,张白骑对张牛角的感情也同样深厚无比。张牛角一直将褚飞燕和张白骑视为自己的后继者,悉心培养。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张牛角自己的子嗣们在黄巾之乱爆发前,由于家中粮食短缺,全部饿死,这才投身于黄巾之中,为的就是推翻大汉朝廷为自己的子嗣报仇。如今的张牛角,已将所有的亲情都寄托在了褚飞燕和张白骑身上。可惜的是,这二人都已在战场上英勇战死。
正因如此,张牛角毫不犹豫地主动挂帅,前往界桥镇守。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褚飞燕和张白骑报仇雪恨!
张牛角领命离去,带走的将领有张闿,还有一些二代们。
褚方,褚飞燕之子。
张风火,张白骑之子。
随着张牛角的身影渐行渐远,会议室内的气氛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原本热烈的讨论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默,会议已经结束众人开始有序退场。
张牛角一路疾驰,他的马蹄声响彻在空旷的道路上,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急迫。他身后紧跟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显示出这支军队的威武和雄壮。
终于,张牛角带领着大军抵达了褚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