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之虑甚当,眼下正可借他之手逼出世族反扑,待寒士彻底站稳,世族再无反抗之力,那时收拾司马懿,易如反掌。”
吕布点头,心中已然成竹。
洛阳街头的舆论仍在扩散,百姓们议论寒士与世族孰优孰劣,有的说:“我等寒门若能入仕,子弟也可光耀门楣,此乃幸事。”
也有人冷笑道:“无门第者,岂能识大义?若让他们掌权,岂不是乱国?”
茶肆酒楼里,议论声此起彼伏,甚至传入宫中。
吕布听后并不急躁,他知道这是社会转型必经的阵痛,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横行千年,就是因为没有人能彻底打碎这一格局。
而他,正是要打破的那个人。
于是吕布加快了制度改革的步伐,命澜台设立“功勋册”
,凡军中立功、民间献策者,皆可上名,其后子孙亦得优先入学。
这一制度无异于当世的功绩档案,使无数寒门燃起热望,人人皆知只要有功,便能改变命运。
这样一来,世族的舆论虽然激烈,却渐渐难以抵挡民心所向。
然而司马懿并未气馁,他暗中与荀氏旧部相聚,低声对他们说:“吕公英勇果断,然其新政终究逆礼。
世族若无声,必为鱼肉,诸君可忍乎?”
荀氏旧部有人愤愤道:“不忍!”
于是他们暗中筹划,将在来年的春季学会中难,联名上疏,要求废除寒士入仕之制。
司马懿在昏暗的烛光下,目光深邃如潭,他心知吕布极难撼动,却仍要布下这一步棋,因为他要试探吕布的底线,也要让世族看到自己能为他们出头。
正是这一份暗潮,注定了不久之后,大澜台朝堂将迎来一场震荡人心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