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残垣血火未灭,黑雾弥漫,残兵哀号与夜枭的嘶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末世之图。
刘备自乱山中望见漫天火光,心知二弟三弟仍在苦战,他咬紧牙关,几度欲返身突围,却被护卫死死拦住。
谋士简雍低声劝道:“主公不可!
此时贸然出阵,必与二位将军同陷。
留得青山在,尚可图谋转机。”
刘备眼中血泪涌出,厉声喝道:“何来青山?无二弟三弟,我刘备何以立世?!”
然而数度挣扎,终究被搀扶着踉跄坐下。
夜风呼号,刘备心神撕裂,忽然咬牙命令:“遣信使,前往江东,告之孙仲谋,蜀吴同盟,共拒吕布。
言明若吴军出兵,我必与其合击,事成之后,江东可得荆襄之地。”
此语一出,帐中将佐皆变色。
费观低声道:“主公,荆襄乃蜀汉立国之本,若拱手与吴,是亡国之举。”
刘备却苦笑摇头:“国若今日即亡,何来本?只要能救二弟三弟,纵失荆襄,亦胜于眼见兄弟俱殒!”
说罢,他亲自执笔,书下血泪求援之书,交予亲信快骑,夜渡江水,疾驰东吴。
江东大营之内,孙权正在长江之滨设宴。
他得报刘备败亡,关羽张飞孤军血战,神色微动,却并无出兵之意。
张昭摇头冷笑:“吕布既已收曹氏,今又破刘备,其势如日中天。
吾吴若轻举妄动,必成吕氏刀俎之鱼。
反之,坐观其斗,待其两伤,再行图之,方为上策。”
周瑜沉吟不语,鲁肃却忍不住进言:“主公,刘备虽败,却犹是汉室名义之所托。
若弃之不顾,恐天下以我吴为背盟之国,失人心也。”
孙权举杯一饮,淡然道:“人心乎?江东凭江自守,自足千里沃土。
吕布若与刘备相争,正合我吴之愿。
我岂可为他人火中取栗?至于人心,只消分赃时稍予好处,天下人自会趋之若鹜。”
就在此时,快骑传来刘备血书。
孙权展开一看,只见字迹淋漓,尽是泪痕,末尾更有“愿割荆襄以谢吴恩”
八字。
孙权眸中光芒骤亮,却旋即收敛。
他缓缓卷起书信,笑道:“刘玄德困兽犹斗,尚不死心。
既然如此,便遣一将前往江北,虚张声势即可。
告诉刘备,我吴军即刻整装,择日出兵。”
周瑜眼角一跳,暗觉不妥,却也未敢再言。
孙权心中暗自谋算:若刘备真能支撑,荆襄可待来日再夺;若刘备全败,则我吴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利。
数日后,刘备山中接到吴使,信中言“江东即将大军出动,且请玄德坚守,勿失城池”
。
刘备闻之,欣然落泪,忙召将佐鼓舞人心,言“东吴已允相助,吾等须坚守待援”
。
关羽与张飞得报,虽知局势险恶,却亦强打精神,各自激励残兵,誓死不弃。
然而随着时日推移,援军影踪不见,蜀军士气愈低落。
关羽冷冷望着远江,长叹一声:“大哥,大哥,恐怕吴人又负心了。”
与此同时,吕布已见端倪。
他立于赤兔之上,俯瞰血火中的乱谷与江滩,面色淡漠。
诸葛亮在侧,羽扇轻摇,低声道:“主公,刘备妄图倚吴自救,然吴人观望,绝无出兵之意。
只需再加三日压迫,蜀军自溃。”
吕布沉默片刻,低声道:“刘备虽仁名远扬,但其兄弟若殒,心必碎矣。
到时,不用我军再逼,他自会崩亡。”
夜雨再度来临,天地如洗。
乱谷中,关羽已仅余三百残兵,皆是血甲泥足,摇摇欲坠。
江滩之上,张飞满身箭创,矛刃缺口累累,却仍怒目如初。
刘备在山中咬碎牙关,心知所谓“江东援军”
只是画饼,然而他又怎能将此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