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未消,长江冰面已现暗流。
江夏以东三百里,九江水口外的铜关石峡高壁森严,东吴水师自孙策时代便在此构筑十里连锁火台,一旦烽烟并起,可昼照百川、夜映云霄。
今夜,周瑜立于关楼檐下,听北风挟雪拍楝木,披红鹤氅却仍觉肃寒透骨。
澜台讨吴诏书尚未正抵江都,他已经调集三万精舟、万余劲卒,以“火锁吞江”
旧阵重列铜关。
孙权密旨有三:
一,铜关必须守足三月,待江上冰解方可东撤腹地;
二,江都义府只议不战,以拖摄政文讨之锋;
三,若鲁肃返洛归策,立刻举“内叛”
令。
周瑜手握竹简,默念着“守三月”
三字,目光沉冷——守得了三月,便真能拖得住吕布?
而铜关下游十里外,张辽前锋已泊营于白雁洲。
冰排撞船舷,出低沉回响。
张辽望向西北,九江口烟火映夜如赤弓倒挂,遥想当年破关中、挫马腾,那时魏军尚在,今日却要与江东争江权。
他握拳一笑:“水战非我所长,却是破吴第一锋。
诸军且听鼓声行阵,水火并用,与吏署法卷同贴铜关,让吴军先知何为‘法压刀锋’。”
法正坐在篷下火盆旁,却在细阅《江左义府章程》。
他在纸边朱批:“此制不署摄印,不列摄法,实为自立藩章,罪坐‘私署伪政’。”
随即折起书卷,递与文吏:“明日铜关下战鼓初起,便将此罪书焚于东岸,使东风吹灰入关——叫孙权看他苦心自造之府,连灰都留不住。”
赵云率内卫精骑昼夜兼程,抵九江北岸,与并凉舟师合列为“白浪”
快水营。
风哨探回密报:东吴在铜关内岸布“火锁阵”
三重,以桐油灌链,铁环锁舟,如遇敌火便可纵燃江面。
赵云提枪望江,面无惧色,只命快舟改装铁,并在船艏藏“破锁钩斧”
,夜不燃灯,无声靠近——若吴军真放火,便以水颠火,以钩斧碎链。
三日后,讨吴诏书自洛阳直抵江都。
孙权在谯楼大堂设案,寒风从楼窗灌入,将诏皮卷吹起猎猎作响。
张昭见诏中“窃制成章”
之罪,面色惨白:“主公,此罪若坐,江东上下皆为逆民。”
孙权眉目如霜:“我江东自有典章,岂由他人定我臣逆?”
他转问周瑜:“瑜,可破北军?”
周瑜横剑而立,眸中燃火:“可战,可破,唯恐朝议摇心。”
与此同时,鲁肃悄然抵洛阳,立于政台廊下,抬头见“澜台摄政”
四字,长揖而叹:“江左不臣,非摄政之过,乃权孤识局。
若主公不回头,此战必覆。”
吕布亲接鲁肃,未言拉拢,只将一卷《江都归化策》交到他手:“子敬若愿救江东黎庶,便持此回江,都督不过半年,自见生路。”
铜关之外,夜雪翻飞,张辽水陆并举,先遣千骑登陆破岸哨,随后火箭齐燃,照见吴军铁锁如蛇盘水。
周瑜亲坐南岸督阵,令弓弩万枝回射,赤焰映江。
忽闻江北鼓声震天,赵云白马破浪而至,快舟如矛刺向锁链,斧钩齐下,火尚未燎遍江面,锁链已碎三道;张辽主船趁势撞入豁口,铜关外的第一环“火锁阵”
被生生撕开!
岸上吴军一片混乱。
周瑜拔剑高呼:“闭内闸,放外锁!”
两翼铁索再度横江,火油扑面,江面爆起赤莲。
张辽主船被烈焰映成金红,他大笑声中抛出巨石,砸断索环,又以号角示意箭楼火攻转为霰土压火,硬生生顶住烈焰激流;赵云快舟钻火浪而行,如白龙贯火,冲到关脚再折返,带起一线江水溅灭链火。
初战未决,铜关烽烟冲九霄,火色映红雪夜。
孙权于谯楼远望,只觉江风卷火热浪扑面。
他喃喃:“火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