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风骤急,暴雨横江。
伏波江畔的灯火被风雨打得瑟瑟作响,残桅折帆,遍布河岸。
赤焰一战之后,东吴元气大伤,周瑜重伤昏迷,虞翻自设“东岸独军”
,江东上下已陷入权柄纷争的漩涡。
孙权虽据丹阳,但虞翻之军虎视眈眈,一场内战,已如箭在弦上。
丹阳都督府内,孙权立于军图之前,沉思良久,身后鲁肃、蒋钦、凌统等人肃然以待。
孙权忽抬头道:“虞翻擅立东岸独军,张贴檄文,控我僭权,实乃大逆!
既然他不念宗族,便休怪我以军法治之。”
鲁肃劝道:“主公,虞翻虽有僭越之举,但其拥周公旧部,不可轻动。
若强行进兵,恐江东大乱。”
孙权目光如炬:“江东若无统一之志,终将为人所乘。
曹操正窥江夏,蜀中吕布兵锋亦至南郡,此时不肃内乱,待何时?”
蒋钦起身请命:“愿领水军,自江面封锁虞翻兵道。”
孙权点头:“许之。
程普、凌统率中军五千,分两道袭东岸营。
鲁子敬留守丹阳,稳我后方。”
风雨夜,孙权御驾亲征,青甲赤披,三千亲卫直扑虞翻营地。
营中尚未备战,便被蒋钦夜航之舰封住水路,程普部自西门逼近,凌统轻骑穿林入腹。
三军汇聚,东岸营地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火光照彻夜空,战鼓雷动如山崩海啸。
虞翻虽早有戒备,但未料孙权如此决绝。
他站在营中土台,望着三路敌军灯火连成环圈,神色惨然:“既如此,那便以兵言志!”
他亲率部将突围,却遭遇凌统伏兵,被一枪拦下。
乱军中虞翻堪堪脱身,退入会稽古道,余部溃散,东岸独军土崩瓦解。
翌日,孙权肃清东岸营,命人清点军器。
虞翻檄文被焚,私通会稽之信被鲁肃入府查得。
江东上下震动,纷纷归附。
孙权顺势布告江表:“虞翻擅权,已逐。
江东兵政,归一统。”
随即召集军议,命程普重整江都驻军,设兵站三处,控柴桑至庐江通道。
凌统调兵修复水寨,训练水军夜战技巧。
蒋钦亲督火舟造营,打造新式“飞火舰”
,可携焦油焰筒于水上燃烧,对付蜀军舰船格外有效。
为安定民心,孙权下令于丹阳修建义仓,赈济因战事而流离的百姓,并开放江防商路,引商入驻,稳定米价与兵粮供给。
鲁肃提议组建“青铜军议堂”
,由将士轮流议政,增强各将士心声传达。
孙权采纳,并命以周瑜名义立堂,暂定为“公瑾议所”
。
与此同时,周瑜卧榻丹阳,神智时醒时昏。
某夜风雨交加,他突然坐起,面色潮红,呓语不断:“兵者,诡道也……虞翻,终为东吴一患……权弟不可心慈……”
随即复又昏迷。
医者摇头,叹道:“都督心火攻胸,需静养月余,方有转机。”
而虞翻一路南逃至会稽,途中兵败数次,仅余百人残部。
他栖身于山中古寺,聚集旧部密议:“孙氏小儿,倚兄遗命而号令江表,吾不服也。
贺齐旧为我友,或可一试。”
信使连夜渡江,将密函交于贺齐。
贺齐阅后沉吟良久,焚信不语,仅叹一句:“世无孙策,江东将乱。”
未几,虞翻复起兵于吴门一带,意图再举“正统东岸”
旗帜,但为孙权暗中布置的巡检所擒。
孙权命人将其幽禁柴桑,宣布:虞翻虽有大错,昔日有功,赦其死,但永不启用,永不得离营半步。
江东震动,风波暂平。
但暗涌仍存。
与此同时,江夏郡外,曹操遣张辽、李典率军三万,自襄阳偷渡汝水,暗袭荆南。
消息传至孙权帐中,他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