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演练方才收罢,长安城外春光渐盛。
澜台大都督吕布携军师诸葛亮、文监司长柳瑾、农政署长韩承诀等一行,于黎明后率众出城,分赴关中诸邑。
此行重在推广乡政,化武威为政信,以安抚百姓、修复秩序为要。
车队沿渭南大道分两路行军,路遇村落,或停或行,文武官兵交替巡察,彰显澜台仁政之心。
站至铁路县,县衙前已聚集数百乡老与农夫。
柳瑾登阶而上,手持《均田并地令》初版,朗声宣读最新条款:摒弃旧制田庄割据,重新丈量荒芜田地,分配佃农;减免田赋三年,以资复耕;限制豪强膏腴,使流民得以家田;徭役先耕后役,绝不徭转过度。
宣读完毕,随即设立“赋政公堂”
,邀村长、里胥与文吏三十余人坐堂受理民疏。
被侵占之荒田、被私刻之税票、人丁簿籍纷纷送上公堂,柳瑾命吏员逐条登记,令豪绅退还原田,复工粮于贫弱户,场面肃然,众人或欢或泣,感佩新政之急。
次日,韩承诀与百工院匠人携带改良农具与水车至田间。
韩令于田埂之上示范如何使用新犁具:铁犁铧配减震联动,翻土一犁及腰而不阻力;复鼓励农夫组队互助,轮耕不疲。
田埂凉风拂面,水车吱呀转动,水汽飞扬,坦渠之畔已有稗草枯秆被新犁翻起。
乡夫举目惊呼:此犁可省十数力,耕田快倍旧时。
连日巡按,军师与官员分赴东南西北各乡。
玄武营与白虎营数百将士配合文监司,在边远村落搭建简易“学舍”
,让乡童得以夜读《六韬、三略》,传授《律令》与《赋政篇》。
学舍内灯火通明,师生对坐,一盏灯前孩童朗朗诵书,军士则听课后交流阵法与兵书。
数日后,此举成风,乡村兴起传习之风,文武兼修,民心大悦。
在这期间,涂水镇的寨主左仲宣曾借乱时乘隙刁难贡商,阻塞驿道。
周良玄武营步卒一路追踪其部曲至寨口,却见寨子高墙残垣下百姓惶恐。
周良与屯兵长官讲和,提出以护卫驿道为条件,赦其罪行,并命令文吏录其赎罪状,赎其田赋。
左仲宣见军威与政威并行,不敢复乱,遂愿交纳三年田赋以赎耕地,民户得以安心耕种。
同时,长安都护府于城南广场举行盛大集市。
吕布特令市舶院设摊,出售丝帛、盐铁与粮食,价钱一律公示;又命设立义仓,向流民及耕夫分种子与蔬菜苗,以便家庭自给;十里之外,驿站与集市互为补给,驿卒授令优先照顾行军军队与耕作民户,秩序井然。
官员巡查至韩阳县境时,许多村民聚集陋屋之中,抱怨去年饥馑之苦。
柳瑾当即下诏:在韩阳县内新开四座赈济仓,并由朝廷拨粟万石,分配于五百贫户;赈粮至暮秋,不再征赋;并令开印粮票,以便后续领取。
此令一出,乡人皆下跪称谢。
一周之后,澜台众官返抵长安。
吕布于金殿会朝,诸将文武列坐。
他举画戟而起,高声道:“乡政推广至此,百姓既安,军心亦固;赋政条令已行,田畴复苏;学舍书声鼎沸,乡童习武而学法;补给保障有力,军威文治齐兴。
明日当布“剿寇令”
与“酬能令”
,表彰诸乡之贤与恪守之士,以励四方。”
诸将再拜领命,万众鼓噪。
春末夏初,关中大地呈新貌。
原本荒芜之田地分配给佃农;陈旧驿道由百工院修复;补给车队昼夜往返;纪录赋政之碑林立于长安南门外;学舍与公堂于各县设立。
澜台威名与菁政政声并行,百姓安居乐业,关中初定之基石已牢固奠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