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炎阳,南郡虽气候湿热,然行署北境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旌旗猎猎,哨兵日夜互巡,山野凉风自北地而来,夹带着草原上狼烟的焦息。
西凉所属马韩诸部数十万骑兵,自西北草莽突起,沿河而下,越过乌江,已与南郡北口数十里处集结。
清晨,张辽于南郡西门外听闻边警急报,接令回朝。
府衙门前,吕布与诸葛亮、柳瑾、周良等候于案几之后。
见张辽策马而至,只听衙前战鼓一齐擂动,曹颉、邓范等袁府辅佐官亦未退避,皆肃然立于庙堂之上。
张辽跨下战马,拱手禀报:“启禀主公,北境已闻马韩犯寇声,诸部大举西凉西戎,抢夺商道,近至枫林关前。
今屯兵十万,骑万余,策马一日可至北口城下,或乘夜直侵,需火调兵驰援。”
他面色凝肃,将一卷密报摊于石几:“此为乌兰斥候所取,内载西凉酋长之名与兵马分布。”
吕布闻言,沉声道:“袁府在侧,不可借调大军破我根基,然此为国之大事,不可待在南郡坐观。
诸葛亮,尔以为如何?”
诸葛亮拂动羽扇,徐声道:“西凉骑善逐水而战,若失北口,南郡必陷孤军。
今当依‘兵策三图’之精神,以‘突骑图’、‘穹营图’、‘粮道图’三策为要:突骑图者,以精骑一千,取其先锋游骑,以点穴之法夺其策马落脚;穹营图者,于北口东麓筑石墙穹营三座,以固城脚;粮道图者,于梁孝关修筑新驿与补给道,以保障后勤不绝。
尔等可行令下。”
张辽闻言再拜:“请令部将赵云、周良、甘宁分执三策:子龙督领突骑,夜袭其哨;周将军与我合筑穹营;甘宁率水军与百工院护送粮道。
余等即刻动身。”
说罢,张辽举目环视衙内群臣:“后余驻南郡以坚后,但若北境有变,请主公亲破其锐。”
众臣皆应声肃立。
赵云自北口出,率千精骑分三路夜行:一队本部疾奔西山驿站,以捕西凉落马先锋;一队策陷山谷,引其游骑深入;一队正面佯攻,扰其心神。
半夜,赵云率先锋奇袭东营柴房,将火把掷入木垛,顿起熊熊烈焰,马韩骑卒大乱,夜半惊呼阵散,纷纷扬起战马回援,却待回援之时,却见身后又起连环战鼓,此乃第二队赵骑佯动,令其分兵,贻误战机。
赵云见势,再掣缰回马,挥枪断敌,斩获冷兵十余,将营中地形钩沉于心。
翌晨,他已将斥候带回数十匹军马与金印,为筑穹营与补给图绘先声夺人。
营中,周良与张辽亲率数千军士于北口东麓圯桥山地选址筑穹营:用山石垒成圆丘状堡垒,外贴铁甲杉木板层,坚不可摧;又挖壕深丈,堆土筑垒,贯以木桩,并于营内布置数门火炮,能在崖脚之下打落其骑马。
工期三日三夜,士卒身披铠甲日夜轧石运木,汗流夹裆,犹唱凯歌不辍。
甘宁则与海务台、百工院联手,于梁孝关道旁凿石铺路,筑驿舍十余处,并于河畔设浮桥与筏道,确保粮车可昼夜通行;又命水师明舟夜渡,护送粮草。
数万担粟米、干粮、马粮由此驿道源源抵达北口营地,军心大定。
三日后,西凉骑卒再度进逼北口,突遭三重陷阱:夜火之余,穹营内炮声陡响,石弹破马蹄;突骑若无戒备,阵脚已乱;粮道水军忽扬战旗,又有南郡兵卒从山侧反压。
马韩诸部大惊,以为澜台早已调集主力阻敌,纷纷弃城而遁。
刹那间,澜军精骑乘胜追击,以快如风的阵法,将敌数十里外斩截,生擒放逐者不计其数。
此役过后,北口草木尽焦,澜军旌旗映日,骁骑与穹营上高举功旗;粮道之旁,几重驿舍中余晖照亮枕戈。
张辽与赵云于穹营顶俯览山河,面含豪情。
张辽拂须笑道:“此等西凉精骑,尔等勇破其先锋,吾等固守穹营,如筑铜墙铁壁。
此乃澜台‘突骑-穹营-粮道’三图大成,百战可守。”
赵云举枪相应:“澜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