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派至江膏,欲招南郡豪强同谋诛灭澜台;而许都的曹营监骑亦暗电报,欲于四月下旬率轻骑先入南郡北口,试探军威。
密书中言语锋利,意在笼络南郡旧豪强,暗中挑拨与澜台之争。
诸葛亮看毕,眉头紧锁,他将密书文末“荆江并力,以伐不臣”
五字写于绢帛,缓声而道:“外患既临,吾等岂可坐而待危?但当以守为主,不过度扩张,如此方能以逸待劳。
主公之三小补,正可固南郡之基,遏制豪强,亦可安抚百姓,以待中原大局。”
吕尘点,目光遥望远方:“既有外使,则须宣此密书于南郡诸豪门,令其明晓东吴、荆州、曹营三方意图,使其自觉危机,与我澜台同心。
又遣张辽、赵云分头往许都与江陵,说以‘澜台仁宣’,并举‘江夏贤才三十’以诱引诸侯英才归附;若有果敢者,可暂授小辰职,以壮声势。”
众臣应命,仅见行署上下纸笺交迭,官员马不停蹄地疏通各处。
而南郡城外,夕阳余晖下,瓮城高耸,海风扬起旌旗,飞扬在暮霭之中。
一夜长谈,天朗气清。
堂中仅余微烛,吕尘与诸葛亮对坐而笑。
吕尘轻叹:“治世非一端可成,需寸土之固与万里之望并行。
尔等修程既成,便可各赴其职。”
诸葛亮拂扇应诺:“田策已成,兵策渐定,余将归去完善《澜台九策》‘法策篇’,当立章立法,以绳固国本,毋令乱臣贼子。”
南郡夜色降临,星河斑驳,风起云涌。
进谏与外患交织,澜台又将如何应对?这一章的议论与行动,已在南郡历史上留下一抹深刻的印记。
澜台之路,仍将崎岖,却因众智众力,更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