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会是谁?工作组残余人员?某个仿生AI被入侵?或者是……他不敢想下去。他建议加强对所有内部人员(包括AI)的行为模式分析,寻找任何细微的异常。同时,他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内部确实有被腐蚀的个体,那么其行为模式可能会显示出与霍去病被影响时类似的异常,尽管可能更加隐蔽。
协议核心迅速采纳了两人的部分建议。一场无声的内部清查悄然展开。
网络扫描持续进行了数个标准时,动用了景区最先进的检测算法和能量签名识别系统。每一个数据包、每一个能量流都被仔细检查,寻找那丝微弱的“冰冷”感。
物理接入点的检查也同样彻底。每一个接口、每一条线路都被仔细检查,寻找任何物理篡改的痕迹。
所有系统和AI的行为模式也被详细分析,寻找任何偏离基线的异常。
然而,结果却令人不安:一无所获。除了那次失败的尝试,没有发现任何其他异常签名或数据流。物理接入点全部正常。所有系统和AI的行为都在允许范围内。仿佛那只是一次孤立的、偶然的试探。
内鬼似乎隐藏得极深,或者那次尝试来自一个无法追踪的临时漏洞。
这件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协议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网络的隔离和监控等级,并下达了更严格的权限管控指令。所有人员被要求立即更新安全认证,并接受额外的安全培训。
紧张的内部清查暂时告一段落,但疑云并未散去。每个人都更加警惕。信任变得脆弱,每个小小的系统故障或异常读数都可能引起过度反应。
嬴政和李世民不得不暂时将部分精力从各自的任务上移开,关注内部安全。这使得“技术复苏”和“内省”项目的进度有所放缓。
嬴政在分析“工部”碎片时更加小心翼翼,对任何不同寻常的数据都保持高度怀疑,担心是外部势力的干扰或陷阱。他进展缓慢,但更加扎实。他发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学习早期研究人员的思维方??——那种对一切都保持怀疑、多方验证的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