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峰值......或许与脑力活动的峰值相关?"
"对应的是帝国西部边境前线,以及我们一些高强度科研团队的主要作战和攻坚时段,敌人在我们最专注时发起突袭,"
孔方佳低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他刚刚结束与阿斯塔罗斯的又一次机密通讯,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步伐沉稳却略显疲惫,但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地聚焦在数据屏幕上,仿佛在扫描每一个细节。
"把夜间攻击事件和目标个体身份进行交叉比对。"孔方佳命令道,他迅速走到一个空闲的控制台前,手指在触控屏上飞快滑动,亲自调取了实时数据库中的日志记录。随着数据流在屏幕上闪烁,一系列图表和热力图浮现出来,
结果更加清晰:夜间遭受针对性高维信息攻击的,绝大多数是处于休息状态的人员,尤其是那些担任指挥、决策、核心研发角色的个体,比例高达87%。
他们的"卫士"终端日志显示,攻击往往发生在其脑波进入深度睡眠(特别是REM快速眼动睡眠期)前后,平均每起事件发生在睡眠开始的30分钟内,伴随着脑波频率下降到Delta波阶段。
"攻击在睡觉时......目标是潜意识......"李艳喃喃自语,她紧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脸色微微发白,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人在睡眠时,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意识防御机制降到最低,潜意识大门洞开,就像一扇未上锁的门。
如果高维信息在这个时段持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植入’,通过微弱的量子纠缠信号渗透进来......"
她深吸一口气,调出了一份详细的案例分析,放大到一个特定档案。某位负责舰队后勤算法优化的高级工程师,名叫张伟,其"卫士"终端在过去两周内,在夜间睡眠期拦截了超过二十次微弱的、但模式高度相似的针对性高维信息冲击,每次持续时间约5-10秒,频率集中在凌晨2点至4点之间。
数据关联显示,这些信息冲击的内容,经过"守护者"系统后台的初步破译(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其复杂的符号含义,但能识别出其情绪诱导倾向),持续地带有"强调效率至上、暗示可接受更高风险"的倾向,例如反复植入"速度优先于安全"的潜意识暗示。
"虽然每次都被‘卫士’成功拦截了,但如果我们没有这套系统......"李艳的声音带着后怕,她点开工程师的日常工作记录,显示他最近在优化算法时多次忽略了安全冗余设计,
"经过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攻击,这位工程师的潜意识可能会慢慢被‘塑造’,让他在白天工作时,会不自觉地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效率的方案,甚至认为那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比如在关键决策中,他会优先削减测试环节以提升执行速度,而全然不知这源于外部的操控。"她的目光扫过屏幕,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润物细无声......好毒辣的手段!"王海峰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桌沿,"这不是强行控制,这是‘培育’!是‘引导’!
它们不是在制造傀儡,而是在精心‘修剪’盆景,让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模样!"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无形之手在黑暗中悄然运作的恐怖景象。
孔方佳的脸色冰冷如铁,眼中寒光一闪即逝。他想到了克罗诺斯家族那场突如其来的政变,那些昔日温和的盟友一夜之间变得冷酷无情;又想到了大皇子阿加雷斯,从睿智的储君沦为暴虐的独裁者,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却步步为营。
他们的转变,是否也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而隐秘的"培育"过程?每一个细微的引导,都像滴水穿石般侵蚀着原本的人格,最终塑造出完美的工具。孔方佳的拳头在桌下悄然握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下午的峰值呢?"他沉声问,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将视线转向全息投影上的另一个波峰,那是一个代表午后时段攻击强度的陡峭曲线,数据点密集如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