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武力施压和制裁大棒开始酵,而澳洲这种合理诉求被认为"
背后捅刀"
,让澳洲民众无比愤怒。
然而,现实的压力让澳洲政府难以为继——巴黎召回驻澳大使,欧盟对澳葡萄酒加征反倾销税,并以污染为由,强制澳洲产地农牧产品必须加贴标识,明确标注产地。
就连东盟国家和南亚次大陆国家,都对澳洲矿业和农业进行落井下石。
其中以南亚次大陆国家对制裁最积极。
华盛顿在多个领域对澳洲经济进行围堵,并有种杀猴儆鸡的架势,让澳洲终于屈服,宣布开启新关于核污染问题谈判。
不过,虽然澳洲政府屈服了,但双方之间的裂痕,已深深地埋入。
澳洲悄然恢复对某国矿石最大份额供应,与华盛顿主导的‘供应链新秩序’背道而驰。
……
在猴杀完后,华盛顿接连开启新的谈判,并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成为压垮东南亚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fda以可能检测出铯137为由,紧急召回印尼进口对虾,却对核污染赔偿和补贴只字不提。
这种反差让雅加达怒不可遏。
随后,东盟诸国启动"
东盟海洋辐射监测网"
,拒绝华盛顿提出的"
单边数据认证"
要求。
其中多个国家秘密与某国签署《核污染应急协作协议》,引入新检测技术。
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十国达成默契。
对华盛顿主导的"
印太经济框架"
仅作象征性参与,却加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容。
硬的对抗消失了,但很多领域的变化,让华盛顿政府焦头烂额。
……
当各国以为核污染事件的处理到此为止的时候,一场灾难悄然降临。
澳洲珀斯海洋监测站的实验室里,荧光屏突然响起尖锐的警报,原本稳定南下的红色污染标记旁,跳出一团旋转的橙色气旋符号,标注着“强台风‘阿加莎’正在形成——来自于华国卫星数据共享信息接入到系统内。
研究员莉娜猛地攥紧鼠标,将画面拉远:台风正形成于毛里求斯以北3oo公里的海域,螺旋状的云系像一只巨大的黑色手掌,正朝着海域的核污染区抓去。
“气象卫星最新数据,‘阿加莎’已升级为强台风,移动轨迹向西偏北调整,直指南亚次大陆!”
席科学家马库斯推开门,手里的气象报告被风吹得哗哗响。
“糟糕,它的外围环流已经触碰到毛里求斯海域的污染带——不仅会搅动海水改变洋流轨迹,还会将含放射性物质的海水蒸成气溶胶,形成污染云!”
莉娜立刻切换到“大气-海洋耦合模型”
,屏幕上的红色标记瞬间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仍随马达加斯加暖流南下,但流因台风外围洋流扰动,从14节骤降至o9节,原本18天的南下路程被拉长到27天;另一部分则被台风卷起的海浪击碎,化作无数微小的放射性颗粒,随着上升气流融入台风云系。
“看这个扩散参数。”
她指着云系中的红色雾状区域,“核污染气溶胶会随台风环流运动,按42米秒的风计算,每天能推进3628公里,比洋流快57倍!”
实验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巴黎气象部门的紧急通报:“台风‘阿加莎’已在毛里求斯西北部海域掀起12米高的巨浪,沿岸监测站检测到空气中铯-137浓度飙升至o15贝克勒尔立方米,是之前的75倍!”
莉娜将这个数据输入模型,污染云的扩散轨迹立刻变得清晰——台风将在三天后掠过毛里求斯北部,随后以每小时15o公里的度向西北移动,6月2o日抵达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海岸,6月24日穿过孟加拉湾,直扑泰国湾的东南亚海域。
“这意味着污染扩散变成了‘双线进攻’。”
马库斯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两条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