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其他老臣纷纷点头附和。
一方面,明眼人都能看出苏禹皇恩正盛,搞不好就要占了他们其中谁的位置,打乱朝中的秩序,强行夺走话语权。
所以他们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危机感,必须得隐晦地提点几句,让苏禹弄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越过了先辈们的头上去。
另一方面,陛下既然能问出这句话,就代表着苏参将肯定能够答出来,有了这些老臣们的抬杠,等到苏禹语惊众人以后,陛下就能更加顺理成章地进行赏赐。
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果然,苏禹沉思片刻以后,对着大家一拱手,才越过众臣,来到了皇帝面前。
他温声说道:“回陛下的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正如陛下所说,臣家境贫寒,比不得在场其他前辈,但臣并不觉得羞愧,反而以此为荣。”
有个中年臣子忍不住开口讽刺道:“哟,臣本来以为苏大人能得到陛下的赏识,最起码也得是寒门世族,没想到却是真正的贫寒人家。”
他有意学着老臣的样子,将苏禹贬低一番,却没想到反而挨了皇帝一记眼刀,只好唯唯诺诺地低下头去,不敢再多说什么。
秦瑞轩道:“你说得很好,继续。”
苏禹的手心出了点汗,他其实也很紧张,但是仍然挺直了腰杆,没有在众人面前露怯:“臣听闻,先祖皇帝们每年春天,都要在先农坛祭祀先农诸神,以示对于炎黄帝王的尊敬。”
“而且先祖皇帝们还会亲自指导种植御田,向世人展示‘农’的重要性,以农为本,才是立国之根本。”
他深吸了一口气,见陛下没有什么不悦的神情,便接着往下说道:“臣愚钝,斗胆将以前的事情拿出来说与陛下听。”
“臣幼时,父亲尚在人世,便向官府买下了几块田地契,亲手种植稻麦,以求秋日丰收,能够解决家中温饱。”
苏禹是家中长子,对早逝的父亲印象很深刻,眉眼间也柔和了几分,似是正在回忆着以往的父子相处时光。
他说道:“植物与人不一样,每年春播种、秋丰收,只要没有天灾人祸,你给予它多少照料,它就回馈你多少粮食。”
“所以即使臣幼时条件艰苦,也依旧能够从耕地一事中获得旁人难知的苦与乐。”
朝中众臣大多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有些老臣活了大半辈子,简直称得上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今听着苏禹讲述关于地里的道理,居然还听得有些入神起来。
秦瑞轩笑道:“那你说说看,这苦与乐,分别又是什么苦,什么乐?”
“是锄地之时辛苦劳作,满身酸痛的苦,还是丰收之时手握饱满的粟粒,心中的成就之乐?”
苏禹连忙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
他说道:“臣幼时不用像父母一样养家,所以从耕地里面得来的苦乐,就是臣自身不掺和任何利益的感情。”
“这其中之苦,就是时常要心系地里的稻草,春季担心雨水太多,夏季担心日头太毒,终日劳累不已,一旦遇上天公不作美,便可能前功尽弃,颗粒无收。”
听了这话,朝中众臣们忍不住纷纷议论起来:“对啊,是这个理。”
“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秦瑞轩注意到了众人的反应,心里对于这个大舅子更加满意起来。他问道:“那乐呢?既然耕作对于你来说,是一件这么提心吊胆的事情,那又何来乐一说?”
苏禹毫不犹豫地说道:“乐,当然就是丰收之乐了。”
他笑道:“事在人为,虽然在收获之前会发生这么多不可预料之事,但臣也因此获得了更加豁达的心境,不计较得失,不为任何过错而顿足悔恨,这就是臣最大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