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常德庆等人乘车赶往爆炸地点。
“教授,爆炸中心仪器传回的最终数据显示,此次爆炸半径为两点四公里。
至于具体偏离原定目标多少,还需抵达现场后做精确测算。”
车上,一名助手坐在后排汇报。
今天是他们首次进行晶体管计算机与导弹配合的试爆。
从现场效果看,比上一次电子管计算机的配合进步显著。
至少肉眼判断,落点偏差并不大。
“嗯,所有数据详细记录,回去继续分析原因。”程广义点了点头。
这一枚弹头的装药量与上一枚不同,爆炸威力也有所差异。
很快,车队抵达爆炸现场。一个巨大的弹坑赫然呈现在戈壁滩上,导弹碎片散落四处。
研究人员下车后立即展开工作,有人测量爆炸中心各项数据,有人手持仪器四处采集样本。
程广义和朱云卿走进弹坑中心,又退出来比对之前标记的理论落点。
“肉眼判断,实际落点与理论落点相差大约四五百米。
这次试验中,导弹飞行距离达到七百四十多公里,比上一次试爆远了一百公里左右。”
程广义初步评估后对朱云卿说道。
“不错!”朱云卿语气振奋,“虽然仍有偏差,但在射程增加一百公里的前提下,落点误差只有四五百米,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
他说着从上衣口袋掏出小本子和钢笔,低头快速计算。
不到两分钟,抬起头道:“根据现有数据推算,以我们目前的导弹技术,在五百公里射程内可以实现较高精度预测。
也就是说,五百公里内,落点偏差能控制在三百米以内。”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两点四公里的爆炸半径,配合不超过三百米的偏差,在这个时代已堪称精确打击。
相比之下,汉斯国的导弹技术远远落后!
“等详细数据吧。”程广义沉稳地说道。
不久,现场研究人员送来了初步测算结果:
“经精确测量,实际落点与原定目标偏差为四百二十米。
综合计算表明,在五百五十公里范围内,导弹落点偏差可小于三百米。
也就是说,在这个射程内,我军导弹已具备较高的命中精度。”
“若还想进一步提高精度,我们目前暂时没有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