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旁,新增了一行小字:**“道器相融”**。
诸葛青阳走到培养舱前,掌心轻轻贴在舱壁上。《大同鼎》纹身的九个光点终于全部亮起,与胚胎的印文共振。他想起诸葛亮意识体留下的所有线索:青晶石策的生态循环,赤晶石策的基因备份,紫晶石策的兼爱积分,以及此刻的革卦与概率镜像——所有的技术、数据、概率,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文明的存续,从来不只是活着,而是带着“从哪里来”的记忆,走向“到哪里去”的未来。
“还差0.05%吗?”王承业挠了挠头,农业学家刚从桑基穹顶赶来,手里提着一篮带着露水的量子籼稻,“现在72.4%,加上这篮稻穗,能凑个整数不?”
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中,实验室的舷窗外,α星的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融合后的《大同鼎》影像上,鼎内的稻穗、模型、鳞片、芯片、羊水,在阳光下融合成一道彩虹般的光晕。
诸葛青阳望着光晕,突然明白:那0.05%的概率缺口,从来不需要“填补”。因为它不是数字,是“未来”——是孩子们长大后,用量子手环写下的第一首诗;是桑基穹顶收获的第一万粒稻种;是飞天城建好后,升起的第一缕炊烟;是文明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永远向前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概率会波动,形态会变化,但只要那枚刻着“道器相融”的青铜内核还在,文明的火种,就永远不会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