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游戏》、《龙卷风》、《勇闯夺命岛》、《碟中谍》。
“这次引进的电影类型,中影的选片思路与策略,还是主打国内电影市场上最为缺乏的重动作、重特效的好莱坞视觉类型大片,也就是好莱坞供片商所说的‘卖钱的影片’。
这些影片确实也可以成为目前深陷生存危机的国内电影市场亟需的救市猛药。
我和广电的艾部长还有中影已经商量了,也就是这10部进口大片的名额,我们至少要占五部,占一半儿。其中好莱坞的20世纪福克斯和北美麒麟电影公司占三部左右,香江麒麟电影公司占两部。
剩下五部,欧洲电影还要占一部,是跟我们法国麒麟电影公司关系不错的一家法国电影公司的。
这样呢,也就是好莱坞剩下的六大公司要争那4个名额。
其实呢,那六大公司也定下来了,剔除跟我们不对付的华纳,还有现在不景气的米高梅联美,剩下4家公司,一家一部。
华纳得罪了老板我,到广电拍马屁也没用。让他们等后年吧。”
小季同志边说,边得意地挥着手,做挥斥方遒状。
对面的施南生抿着嘴,忍着笑。
嗯,她这个老板真够威武。
“这次引进大片名额分配很顺利。
不过呢,我主要是担心那个票房数字。
国内的电影发行模式跟我们香江这边不一样,并不是走院线制发行,还是中影独家发行。
这实际上相当于行政级别的发行模式。
以前,内地电影发行不是走的票房分成,而是卖拷贝。
每年电影发行前的会议,是中影这个独家发行商召集各地的院线,实际上是地方的电影管理部门和影院代表,开会确定各地的购买拷贝数,然后他们再算出拷贝的价格。
这样实际上,中影最终确定票房收入的分配比例。
其中给制片公司,也就是国有电影厂的份额是很低的。
而为什么采取卖拷贝的这种方式,也是因为当时各影院确定票房收入是很难的,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人为因素,这个统计数字很难确定。
所以还不如卖拷贝来的痛快,这样发行商和制片商实际上的收入,就是那个卖拷贝的收入,而最终的院线也就是影院,他们也是买拷贝。
那时候,往往是好几家影院共同买一套拷贝,然后呢,就是大家一起用。
那时候国内各影院都有一个特殊的工作,就是跑片的。
也就是共用一套拷贝的几家影院,分配好电影的上映时间和次序,通常是每家影院的上映时间错开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就是两盘胶片的放映时间,放映完了以后,这两盘胶片马上从前一家影院送到下一家影院。然后这么依次循环下去。
你老板我当年,就既是影院的放映员,也做过这个跑片员。
这种卖拷贝的模式,就造成实际的票房数字意义不大了,当然最后票款也都是主要交给了地方的电影管理部门,也就是文化部门。
我那时候都不知道,我工作那个影院最终的实际票款是多少。
所以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票房数字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