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不显。
不出意外,李闯将肯定得吃亏了,打不过,也抢不过八大王,吃了暗亏,无处伸冤。
“崇祯九年”
“高盟主,在汉中,被孙总督伏击,兵败身亡”
“这时候,还是祖父站出来,扛起了义军盟主的大旗,继续转战陕北”
“末将也知道,你们的八大王,心中也是很不服气”
“自认为,资历深,实力强,应该接过高盟主的盟主位置”
“但,这是所有义军首领的选择,是他们公推祖父,继任高盟主的遗志”
“打那以后,你们的八大王,就是怀恨在心啊”
、、、
流民流贼起义军,跟走南闯北的黑道差不多,讲究的是义气为先,才能叫义军吗。
既然是义军,是农民泥腿子,没有正规的官制和兵制,那就只能靠江湖道义了。
江湖道义,讲究的就是论资排辈,资历深厚,名号够响亮。
当年,义军盟主高迎祥,在汉中被孙传庭伏击,押送京城,变成了片皮烤鸭。
自此,三十六路义军,失去了盟主,没得扛大旗的领头人。
这可不行啊,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人无头不群。
没有领头人,扛把子的流贼,就是一盘散沙,必死无疑。
很自然了,义军就要重新选择,公推盟主。
这时候,闯将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也是第一心腹大将,是最有说服力的候选人。
八大王张献忠,实力也非常不错,强势的一逼,也在窥视这个盟主位置。
但是,很明显,前任高迎祥做的很好,义薄云天,很是深得义军人心。
同样,外甥李自成也很不错,很能打,实力强劲,否则也不会号称闯将。
很自然的,一番公推下来,闯将李自成,顺理成章的,做了第二任闯王,义军盟主。
从那以后,新仇旧怨加在一起,八大王张献忠,就愈发的痛恨李自成,想找机会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