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无法做到真正的统治。
唯有华夏汉族,既有足够辽阔的国土,地大物博,人丁兴盛,动辄过亿的人口,又是统一的民族。
地理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得天独厚啊。
西面是青藏高原,北面是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东南面又是靠海,有足够的出海港口。
所以说,华夏民族,是最适合扩张的帝国,有人有资源,也有极佳的战略地理位置,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说,来自后世的朱皇帝,就要给尚卢氏灌输一些,后世的思维和理念。
将来,大明的战舰走到哪里,大明的海商,就要跟着走到哪里,攻城掠地,霸占国土,抢夺利益。
君不见,整个欧洲列国,一战二战到21世纪,从欧大公混成了欧公子,妥妥的败家子啊。
但,即便是鹰酱,北极熊,东大,联合收割几十年,欧公子的日子,还是过的很不错。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祖上,抢夺了太多的利益,足够他们的后代,奢靡浪费几百年。
“铛铛铛、、”
“嘿哟、嘿哟、嘿哟嘿、、”
二月初七,下午,昆明城南,工部工匠营,一处工匠作坊里。
整个工坊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混合着烧焦的铁味,工匠们的汗水咸味,刺鼻直冲脑门。
大几百的熟练工匠,学徒工,喊着号子,挥动大铁锤,风箱一拉一推,呼呼作响,热火朝天啊。
“呼哧、、”
工部左侍郎王文简,古铜色的脸颊,被作坊里的高温空气,熏烘的潮红,汗流浃背啊。
站立不安的他,待了一会,环顾四周,还是忍不住大的走上前,对着一动不动的朱皇帝,大声提醒道:
“启禀陛下”
“此间的工匠较多,人员密集,喧嚣吵杂,味道也不大好”
“要不,咱们到外面去吧,空气好一点、、、”
没错的,古代的兵械作坊,生铁熟铁,锻造兵械,都是用黑煤或木炭,高温自然就少不了。
他这个工部左侍郎,内心急切啊,朱皇帝突然巡视到这个工坊。
没看到嘛,朱皇帝的随从,都是上千人的规模,进入工匠作坊的人,也有上百个。
侍卫,锦衣卫,东厂蕃子,侍从室文官,随侍的太监,还有不少其他文官等等,一个个脸红耳赤,汗流浃背的。
大明皇帝,九五之尊,来这种肮脏嘈杂的鬼地方,万一被御史发现了,肯定又要参工部了。
“无妨”
站在前面的朱皇帝,一身的便服常服,身高八尺,犹如一座铁塔似的,矗立在人群最前面。
看着挥洒汗水的工匠们,专心致志的打造兵械,朱皇帝头也不回,摆了摆手,仅仅吐出两个字。
开玩笑,这种环境算个屁啊,又不是没待过,工匠们越是勤劳流汗,朱皇帝晚上睡的就越踏实。
如今,现在的工部,有一两万工匠,大小工坊,几十上百个,主要分布在城西南区域。
一心北伐的朱皇帝,回师几个月,哪里都没去,就待在昆明。
早上和上午,主要是朝会,中午休息睡妃子,下午就出去闲逛,巡视军队和工匠营。
晚上,吃饭过后,大部分也是奏章和廷议,深夜过后,才会去各个后宫,睡自己的女人。
今天下午,他就是这样,带着一大帮子人,来到工部其中的一处作坊,巡视兵械的生产。
“嗯、、”
看了一会,感觉差不多了,朱皇帝才慢慢收回目光,点头嗯了一声,脸上尽是满意之色。
再环顾周边的一众文臣,一个个表情严肃,最后把目光看向工部的新首脑,大声说道:
“卢尚书”
“你是新官上任”
“朕今天,跟你说几个要点吧”
没错的,这个卢老头,刚刚入朝,一步登天,就做了工部的一把手,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当然了,朱皇帝之所以给这个位置,甚至不惜下掉老叔公的尚书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