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满清在江南的兵力。
之前,他们的推测,都是根据延平王北伐,推算出满清的大概兵力和布防问题。
当然了,他们知道,满清调集大军南下了,好几个批次,总计9万人。
但是,这些兵力,也有不少调走了,广东,福建和湖广,都派出了援兵,对抗大明王朝。
所以说,对比下来,邹简臣就发现了,他们还是低估了,满清在江南的兵力。
尤其是重镇的防守,大将都调整了,在几个关键重镇,布置了重兵,就是防止明军水师再突袭。
不出意外,大明的战略,肯定要重新部署的,训练更多的军队,兵力再调整,打造更多的战船运兵船。
“呼、、”
紧随其后,不待朱皇帝回话,铁头娃龚彝,也忍不住了,深吸一口气,满脸忧虑,严肃的说道:
“启奏陛下”
“户部这边,也是一样的问题”
“此次的东征北伐”
“如果在兵力上,有所出入的话”
“广东肇庆的府库,贵阳的府库,粮饷存储,可能的缺口,也会不小的”
“昆明这边的仓库,可能还要继续运粮过去,或是从东南亚大量采购,准备更多的粮饷”
“要知道,朝廷的军队,一旦打过去了”
“周边都是满清的地盘,没有粮饷补给,想打粮都找不到地方”
是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了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没错的,朝廷的东征北伐,兵部负责战略规划,训练新兵,整编更多的军队和调动。
户部,也没得歇息,也要根据出兵的方向,提前存储粮草粮饷,还有甲胄兵械。
广东的肇庆,贵州的贵阳,肯定是东征北伐的主要路线,是后勤大基地了。
当然了,广东的广州府,方便是方便,就是在海边,危险系数太高了,户部不敢冒险的。
之前,朱皇帝和兵部的预测,朝廷的水师,从广州出发,北伐南京。
预估的兵力,大概在10万,最多不超过12万,户部也是根据这个兵力,去做所有的准备。
现在看来,不行啊,至少得15万左右,再加上丁壮民夫水手的话,甚至是18万,20万。
不说别的,朝廷准备的战船,运兵船,运粮船,可能就需要5千艘,甚至更多,超过郑氏北伐的规模。
“呵呵”
上面的朱皇帝,瘫坐的龙座上,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呵呵冷笑,没有一丝的意外。
“困难”
“呵呵”
“困难,那肯定是有的”
“如果没困难,朕何必把卢尚书,召入朝廷?”
“朕早就预估到了,东征北伐的艰险和复杂,才会回师昆明,才会耗时耗力,去整兵待战”
“但是,这是国家战略,不能拖”
“即便是拖后,也不能超过年中,最迟不能拖到7月”
“再有一点”
“去年,延平王,就是四月发兵的”
“这一路大军,毕竟是走海路,得考虑风暴的影响”
“兵部,户部,你们记住了”
“就是这个时间节点,没得商量,没得选择,一旦错过了,可能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没错的,两世为人的朱皇帝,已经想了好几个月。
最后决定,今年就要动手了,不能拖,这是最佳的出兵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出现。
不出意外的话,3月份,4月份,福建大战就要打起来,谁也阻挡不了,除非大明从广东出兵,攻击福建。
其次,是去年,满清伤亡一大堆,精锐兵力,一时半会儿,很难补充上来。
其三,江浙义军,失去了郑氏的庇护,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迟早要被剿灭的。
其四,去年的大明,打了一系列的大战役,胜多败少,士气旺盛,刚好一鼓作气。
其五,满清鞑子,地盘太大了,地大物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