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那就有点多余了,肯定有很多土司官不满,甚至是自己的嫡系大将。
“刘学士”
“继续拟旨吧”
沉思了一会,朱皇帝放下手中的大茶缸,瞥了一眼旁边,正在拟旨的刘茞,点了点头,继续开口:
“传令兵部,五军都督府”
“拟定再建一个营,是正统的明军编制,3000兵将”
“赐号宁字营,主将是宁州土司官禄益,可参照石字营和元字营的建营标准”
“按照以往的规矩,这个宁字营的基层将校,全部从六大步兵营抽调,一个都不能例外”
“宁字营,现在就着手筹建,一边前线打仗,一边抽调人手和兵械,进行改编”
“告诉禄将军,待筹建完成,凯旋回师的时候,朕会在五华山的乾清宫,接见他,还有他的族人”
没错,朱皇帝还要继续扩营增兵,继续夯实大明的根基。
他心里非常有数的,如今的大明,看上去兵多将广,豪横的不得了。
那是因为,他的大明王朝,地处大西南,占尽了天时地利,满清鞑子很难打进来。
不说别的,就是后勤这方面,满清鞑子就该头疼死人,山高水长,道路崎岖。
所以说,大明朝廷,可以用比较少量的兵力,就能守住整个大西南,特别是云贵川这些地方。
但是,大明朝廷要是想打出去,同样也是非常头疼,需要更多的粮饷和兵力部署。
上次大朝会过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核算过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皇帝亲军,五大步兵营,骑兵营,各个字号的明军,其他改编的明军等等,总计有20万左右。
其他的土司明协营,有44个,总计兵马,大概是13万左右。
所以说,整个大明王朝,能打仗的军队,就只有33万,其他的州府县衙役和丁壮,能守城就不错了。
如果,再加上最近扩编的几个土司营,也就是34万左右。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核算过了,将来的某一天,一旦东征南直隶,可动用的兵力,估计也就是24万左右。
至于其他的10万兵马,那都是留守各地了,一个都不能少,甚至需要更多。
广东省,昆明府,四川,缅甸,阿拉干,旧港府,还有后面的占城国,都需要大量的兵马驻守。
所以说,朱皇帝逮着了机会,就会一个个的继续扩兵,反正挖了不少宝藏,先用来扩编吧。
至于将来,东征北伐的计划,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还在继续筹划路线和兵力布置。
他们很清楚,千万不要觉的24万大军,就足够明军东征了。
朱皇帝的野心,兵部的几个人,都是非常了解的,那是有吞天之心。
将来一旦出动,肯定是湖广,江西,南直隶,甚至是福建,全部一起开打,一口气吞了长江以南。
不说别的地方,就一个南直隶,当初郑氏集团,就不少于10万大军,愣是没有打下来。
还有湖广,五省经略洪承畴,这个老土狗,手上的兵力,估计也不会少于5万。
所以说,明军要想拿下南直隶和湖广,就得准备20万以上的大军,才能保证不出意外。
“郭郎中”
“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关于阿迷州的奏章,都找出来”
“朕要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个章程,拖下去不是办法啊”
眼看着,刘茞他们还在拟定诏书,朱皇帝也没有闲着,对着旁边站着的郭天祯,吩咐把奏章挑出来,自己要亲自看一看。
没错,精力旺盛的朱皇帝,可不会留机会,给
所以说,有事没事的时候,朱皇帝就会吩咐他们,抽一部分奏章,他要亲自看一看。
这不是信任的问题,也是一种保护机制,以免有些人,走上歪门邪路的坏心思。
“呵呵”
“有意思,不愧是老将出身,敢打敢杀啊”
拿到奏章后,首先看到的,就是五军都督府的意见,朱皇帝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