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拿下了南直隶,肯定是要开放的,拖不下去啊。
“陛下,不可啊”
“陛下,天下士子,拳拳报国之心”
“陛下,科举大事,关乎国运国祚”
、、、
这一下子,再次被朱皇帝否决以后,
他们这些重臣,再也不淡定了,纷纷站出来,躬身大力劝谏,试图改变朱皇帝的决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都是大西南的籍贯,哪家哪户,没有几个亲朋故友啊。
“无需多言,就这样吧”
“朕说了,会谨慎考虑,再等等看”
朱皇帝看他们,一堆人都站出来了,脸色瞬间有点难看了,大手一挥,立马打断了这个话题。
两世为人的他,做了快一年的监国皇帝,可不是官场菜鸟了。
在大明朝廷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六部重臣,非资历深厚的进士不可。
文安之,连城璧,郭之奇,张佐宸,程源,龚彝,扶纲,胡璇,胡显等人,全是天启,或崇祯朝的进士。
也就是朱皇帝,军政一把抓,权势滔天,才敢打破这个常规,任用杨昌彦,刘玄初,方献廷,金光等人。
“好了”
“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
“现在,诸位卿家,先谈一谈,五军都督府”
一意孤行的朱皇帝,面色淡定自若,金口一开,很快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内阁和科举,是长治久安的国策,需要慢工出细活,容不得马虎。
现在的大明,是西南五省,还有半个多缅甸。
朱皇帝还能控制局面,必须顶住压力,坚决否决这两个提议。
否则,一旦实行了内阁首辅,科举会试,将来南直隶,北直隶的人才,很难收服了。
但是,五军都督府,却是不一样,涉及到朱皇帝的兵权,朝廷的安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句话,兵马太多了,兵部的职能,太过强横了,需要削掉不少。
“呼哧、呼、、”
可惜,,眼观鼻,鼻观心。
即便有想法的人,有心看热闹的人,也是把目光看向兵部的几个大佬,邹简臣,龚铭和金光。
没办法,强势的朱皇帝,连续否决了两个大议题,任命了一大堆五寺主官。
所以说,。
“吏部?”
“兵部?”
“怎么说?”
“朕的大将呢?”
“一个个的,跟小媳妇似的,扭扭捏捏,也没有什么要说的?”
发现没人回应,龙座上的朱皇帝,继续瘫着脸,开始点名吏部和兵部,还有右边的武将了。
这可是五军都督府啊,掌管天下的兵马大权,竟然都成了哑巴。
“回禀陛下”
“五军都督府,涉及到统兵带兵,吏部不便插嘴”
“吏部上下,唯陛下皇命是从”
老辣的张佐宸,首先站出来,躬身行礼,一板一眼,把吏部撇的干干净净,反正都听朱皇帝的。
今天的大朝议,内阁首辅没了,心仪的一些关键主官,也没了位置,正一肚子窝火呢。
“回禀陛下”
“老臣也没有异议”
“唯一的疑虑,就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职权如何划分”
兵部尚书邹简臣,顶住周边同僚的目光,沉思了一下,也跟着站出来,大声回了几句。
太意外了啊,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根本没有收到任何风声,即便是皇后娘娘,估计也不知情。
今时不同往日啊,看朱皇帝的架势,肯定是预谋已久。
可以肯定的是,重新整顿过的五军都督府,肯定不是花架子,不再是有名无实。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的兵部,要被下重手了,甚至是一刀砍在大动脉上。
但是,邹简臣也没办法啊,他也是降臣出身,孤掌难鸣,没几个心腹文官。
更重要的是,兵部这个地方,是朱皇帝下手最多的部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