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所以说,像李闯王这种,所谓的义军盟主,其实就是乱世枭雄。
嗜血残暴,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毫无人性,更没有所谓的道德仁义。
李定国年近四旬,早就不是当年的小年轻了,义薄云天,忠心不二。
肯定不会认同,当年李闯王的做法,更没资格做三十六营的义军盟主。
“呵呵”
右侧的李来亨,听完这些责问,脸色阴沉,继续呵呵冷笑。
没办法,这里是皇宫大内,除了冷笑,冷言冷语,别无他法啊。
这要是,在外面任何一个地方,两个老武夫扛把子,早就怒吼嘶吼了。
“晋王殿下”
“你说的这些,很有问题啊”
“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
“他们三个,是自愿投靠的,俺的祖父,并没有欺压打压,更没有强制兼并”
“合营以后,俺的祖父,也没有亏待他们三个,全部做了制将军,是九侯之一”
“后来,北方大败,鞑子穷追不舍,俺的祖父,也兵败殒命”
“之后,他们几个领,也是跟着家父的忠贞营,坚持抗清杀鞑子”
“最后,要么是病故,要么是战死沙场,忠贞营都没有加害暗害之心”
“至于”
“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小袁营袁时中”
“呵呵”
“这些老杀胚,一个个的桀骜不驯,听宣不听调,鼠两端,风吹两边倒”
“晋王殿下,你也是带兵打仗的统帅”
“试问一下,这样军头兵头,不下死手干掉,还留着过年吗?”
、、、
说完后,昂着头,气势汹汹的李来亨,那是一点都不客气了。
是的,即便是义子义孙,他也是闯王系的嫡系子孙,忠贞营的扛把子。
眼前的李定国,即便是异姓亲王,他也不会怂包软蛋,容不得诋毁李闯王。
大明王朝,满清鞑子,农民起义军,混战几十年,满世界都是武夫杀胚。
世道就是如此,今天你砍我,明日我砍你,后天的事情,谁知道啊。
农民军,起义之初,军制乱的一塌糊涂。
军民混在一起,混乱不堪,一盘散沙,战斗力更是拉胯,被大明的精锐,满世界追杀。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流贼义军,越打越强,最后反杀京城,变成了抗清的主力。
归根结底,还是义军在进步,战场上学习,越打战斗力越强。
其中有一点,就是李闯王学精了,愈的精明老练。
通过兼并各部,整编诸军,号令如一,才能拧成一股绳,反杀大明的围剿大军。
所以说,做了十几年统帅的李来亨,不认为他的祖父李闯王,做的不对。
他妈的,手底下,一大堆不听号令的将军,随时可能被人卖了,又怎么打仗啊。
更何况,听话的义军领,李闯王也没有亏待啊。
制将军,能统领一部,九侯之一,更是光宗耀祖,风光无限好。
“呵呵”
看着李来亨,竭力维护他的老祖宗,不容他人亵渎似的。
老武夫李定国,也就不再纠结了,继续冷眼相看,呵呵冷笑。
抬起手,摆了一下,点头说道:
“好”
“他们几个,暂且不提”
“反正,他们也不是义父的手下”
是的,八大王张献忠,不是义军盟主。
李晋王是八大王的义子,更没有资格,去质疑李闯王的阴狠手段。
停顿了一下,李晋王酝酿了一会,脸色一正,目光冷冽,盯着对面质问道:
“崇祯十四年”
“信阳之战,义父兵败逃亡,被左良玉追杀”
“义父走投无路,带着一众兄弟,投了你们的李闯王”
“那时候,义父身边,仅存几百个残兵剩将,兄弟们更是伤痕累累,饥寒交迫”
“